更多内容推荐
杯的由来、名称
在古代喝水饮酒,工具是按照人的身份划分的,达官贵族叫做尊或者杯,普通老百姓叫瓜、勺、瓢。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群人坐在蜿蜒的流水边,装上美酒的酒杯顺流而下,在谁面前停下,谁就要一饮而尽,直到尽兴。后来文人雅士将这个仪式变成谁喝酒,谁就要作诗一首(跟我们的丢手绢是不是有的一拼)。
这里使用的酒杯便是用木做的耳杯,故“杯”从“木”。还有就是装上酒水的耳杯,还能漂浮在水面上,必然不是青铜和瓷器。
茶杯演变与习俗的关系
传统的“斗笠杯”因为倒置后造型像蓑翁的斗笠而得名,属于斜直敞口杯。尺寸都比较大,直径达到了14厘米,跟我们的碗差不多。瓷的底部有圈足、假圈足、高足、平足、玉壁足和卧足。其中玉璧足是唐代出现,就是在碗底挖一个圆形,像圆玉一样。
不同于我们今天的饮茶,古代都是吃茶斗茶,所以斗笠杯就有一个好处,大敞口容易散热,方便饮用。
到了明代,喝茶从点茶变成今天的泡茶,茶杯也就从黑釉建盏变成了白瓷杯,因为白瓷杯最能显示茶汤的颜色。比如“建安污泥窑品最下”说的就是在宋如日中天的黑盏不在受明代人的欢迎。
关于宋人点茶这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罗晋的《鹤唳华亭》,当时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罗晋不是哭,就是在为他爹泡茶。
青铜器豆在陶豆的基础上加了盖子和两个耳朵,地下的高足主要是用来支持上面的器皿的,有相同作用的高足的还有商、周时期的爵。
而我们熟知的鼑和鬲,他们的高足主要是用来在下面生活。也就是说,高足的产生是依据功能而产生的-形式追随功能。
高足在不同的朝代,用途也不一样。比如明清的时候,高足杯主要用来祭祀,明代的高足杯-宝烧,先在胚体上白釉,然后将局部的白釉去除,填上祭红釉烧制而成,有宝石般的效果。
东汉时期有个典故,叫举案齐眉,为什么孟光能把案举到眉毛的高度,就是因为当时案都很小。
明代成化的斗彩鸡缸杯,是敞口卧足的,敞口杯这种器型因为普遍且普通,没有什么好探究的,唯一可以说的就是弧腹敞口杯对于喝茶来说,具有聚香的重要。
被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永乐皇帝用的压手杯。压手杯明显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器型,人拿在手里杯子刚刚好压在虎口,所以取名压手杯,同时撇口可以很好的贴合嘴唇,简直是人机工学设计的典范。也有人说是因为压手杯瓷厚质量重,有压手的感觉,所以叫压手杯。
永乐压手杯还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就是,它标志着青花瓷开始被皇室接受,进入上层社会。彩绘的青瓷和颜色釉瓷开始争奇斗艳。
我们知道,青花瓷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漫长发展。
于唐宋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这次分享主要是茶杯的历史,关于青花瓷,后面有时间再跟大家唠唠吧。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本文章版权归 王海云 | WHY-ME 所有,禁止匿名转载及个人使用,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原作者。
举报
讲的很好,但有一点,举案齐眉中的案指的不是盘子吗?
这比千篇一律的渲染图 有意思多了
学习
👍 👍 👍
典故很好👍👍
很好的分享
感谢分享
喜欢你的文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已经拜读了
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