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师、编剧、刑侦,如何“入行”

64|11评论|4903人气|18收藏|2022-12-19 07:26:25

从上次发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我知道的。


这三个月我报了一个特训营,学编剧的。现在特训营结束了,有空写篇文章讲讲体会。当然,这次不是要教你写剧本。而是我通过学习编剧,对于“入门”这件事的一些体会,主要还是针对工业设计学习的。


三个月没更新,我想这公众号该凉了,没想到粉丝数还在往上走。我估计是新进入这个专业的大一新生来关注了。这篇文章可能对新生更有帮助。


三个月前我发完了工程机械设计比赛的作品之后,就没什么事了。想着要不报个班吧,因为发现自己好像挺喜欢写作,也有人夸我。于是就报了,也想体验一回从头学习的感受。


不管是之前提到过的转行,还是为了兴趣爱好,或是增加一门副业,都是需要从头学起的。当我真的开始之后才发现它原来这么难。真的是,我的老迈之心倍受打击。


因为是网络授课,报名的学生年纪差异很大,几乎没有八零后。没想到我第一次交作业就被老师在视频直播的时候点名,说,“李想同学,作业不合格,重写!重写!”


那感觉真的是,大概这才叫“爷青回”,脑子嗡嗡的。如果是线下课程,我坐在一堆95后同学之中,被老师这样批评,该有多刺激。


是不是觉得我有点矫情,到现在还没开始说重点。我只是想强调一下,从头学习一个专业,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大叔来说。


好,来说说正经事。


大家都看电影,剧本是怎么回事我就不说了。学习的过程中我当然收获很多,但是短期特训营你懂的,就和我们的工业设计培训一样。不管是手绘还是建模渲染,节奏是非常快的,而且教的比较浅。我自己参与过软件培训,所以很清楚这个特点。往往价格还很贵。


那这班我到底该不该报呢?我上完之后,总体感觉不后悔。


首先,因为它来得够快,够猛。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缺乏耐心了。不管自己以前多么有耐心,爱学习,但是狗子我变了。


似乎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时代变化了,大家普遍没有耐心学习了。如果这个课程给我上个两年,从戏剧历史开始讲,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其次是成本问题,这个班的费用是八千多,相当于我们两个手绘班的价格。当我选择的时候,价格参照的是大学本科一年的学费。这样一比较,就觉得不那么贵了。而且正因为它的时间短,所以可以帮助我快速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这个方向。


我相信很多同学正是在报班之后才选择转行的。这也是报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等于花钱防止自己在不适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当然,这些依然不是重点,最多让你考虑是不是要报个班。


我觉得这次体会中,第一个重点是:一个复杂的专业能够浓缩成30节课吗?在报班之前,我非常好奇这个问题。


上完之后,我的答案是,能!也不能!


30节课确实包含了剧本创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但是我依然很难依靠这些写出一个剧本。


就像不少报过工业设计培训的同学也有这样的体会:学得辛苦,但是依然没法做出一个好的作品。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觉得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培训班的宣传广告上。


至少,我看到过的工业设计培训和这个编剧培训一样,为了吸引学生报名,都会说一些词。比如,手把手带你完成作品集,20天从小白到高手,等等。我们很难不被这些话所吸引。但是仔细地思考一下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班有40个以上的学生,而老师只有一两个。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编剧培训班在浓缩知识这件事情上也尽力了。它按照顺序,依次讲解了,故事概念,故事梗概,人物小传,故事大纲,以及剧本正文。其中还包括了,人物创作和剧本结构等内容,算是比较全面的。


但也正因为它想做到尽可能的全面,对于小白的我来说,像是被埋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书里,艰难地钻出来之后,却不知道先看哪一本。因为老师说,这个也重要,那个也重要,那我先钻研哪个呢?


回想工业设计的学习,在学校里我也有这种感受。就是老师让我学手绘,我学了。让我学建模,我也学了。让我学设计史,我也学了。然后又学三大构成,我也完成了,然后呢?........ 然后,为什么我作品还是不行?到底是我哪个内容没学好呢?


确实,编剧课上所有内容都很重要,但是我总希望知道哪个是最重要的。


好在,课程最后,老师说到:作为一个新入行的编剧,你起码需要有至少一个完整作品。


这里我解释一下,这个作品并不是上映的电影。而是一个完整的剧本提案。


(当然如果你有上映的电影作品,就更好了。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量产的产品作为作品,但如果有,那就厉害了。)


只要你写完过一个完整的剧本就算是完整作品了。而具体写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


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都有新人入行,他们会首先选择那些写过完整剧本的人来参与项目。而不是那些,说自己是编剧,但什么都拿不出来的人。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问法,(学习编剧最重要的是学什么?)改成(编剧入行,最基础的条件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觉得,这没什么难的吧,很多人都能做到写出完整剧本吧?事实并非如此。我猜测,说自己是编剧的人,远多于写完过剧本的人。因为写一个完整剧本对于初学者来说真的很难(我到现在没写出来),所以仅仅这一条标准,就可以过滤掉很多的人。


想想工业设计行业,是不是那种很会说设计,却拿不出什么作品的人有很多?就是我们常说的,扯淡的比做事的人多。


如果问,学习工业设计,最重要的是学什么?不如问:工业设计入行,最基础的条件是什么?同理,工业设计入行的前提也应该是有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作品。


我们当时毕业找工作,学生的作品里几乎只有手绘建模渲染的作业(单张图那种),而没有任何完整的设计作品。可想而知,这样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有完整作品的人,就能胜出。


为什么一定要写过完整剧本的人呢?


编剧老师解释说,这个行业是非常看重一个新人的完成度的,如果你不能自己写完一个剧本,那么可能意味着你没有耐心,没有毅力,没有自驱力,没有自控力,等等。


那么工业设计中,如果没有完整作品,很可能也反映出类似的问题。浮躁?不喜欢?无法专注?


但是话说回来,什么才算是完整的设计作品呢?


完整的剧本是有明确的格式要求的,所以写完没写完很好判断。


但是工业设计就不同了,包含的范围太广,假如我设计的是一把梳子或是一双筷子,那这也算是一个完整作品吗?这样的作品肯定没什么说服力。


确实,随着内卷的加剧,入行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我猜,编剧老师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放到最低的,实际工作中肯定不是这样。比如,一个警匪剧的项目,如果需要新人加入,肯定会选有一部以上警匪题材作品的编剧。


同样的,如果需要招工业设计新人,门槛也是因公司而异的。


比如一个医疗器械公司,就可以选择作品集中至少有一个医疗产品作品的新人。但是医疗产品又有不同的难度,一个注射器设计和一个内窥镜设计,难度是不一样。


这样的门槛还可以更高,特别大的医疗公司可能要求新人作品中同时有一个影像技术类产品,微创手术类产品,呼吸辅助类产品,等等。要求越高,能筛选出的人就越少。


这就好比编剧里面有写过警匪片的,有写过警匪科幻片的,有写过警匪科幻穿越加上时间轮回片的,他们的难度也是不同的。


总结一下,我认为对于入行这件事来说,一件完整的产品设计作品是最重要的,哪怕你的作品集里只有一个作品,它也应当是完整的。


但是在工业设计中,同一个作品,怎么样才算是完整呢?


换做我以前,肯定会说,要做到爆炸图,展现零件装配原理,或者能与结构工程师对接之类的。


但是现在我就不敢乱说了,因为把产品设计的流程向前延伸或者向后延伸,都是可以做得很丰富很完整的。


不同的岗位,对于作品完整性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不能仅仅以自己的角度来定义。当然,我觉得这事也不难。因为网上有各种大神的作品集,照着他们的去完善就可以了。


那下面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作为作品集的第一个方向呢?


这就好比,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作为我编剧入行的第一个剧本呢?


这问题就难回答了。因为它跟你的喜好,以及你对未来的趋势判断有关。


假如是我选,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家电类产品,因为这个相对容易看到实物,难度和原理也相对简单。随便搞个吹风机,加湿器,空气净化器什么的都可以。


另外就看你看好哪个行业了。比如医疗类,你觉得未来这个行业发展比较好,会有更多机会,那你一定要做一个医疗产品放在作品集里,并多投医疗公司,这样会比没有医疗作品的人有优势。


再比如,你看好VR眼镜类的,无人机类的,轮椅类的或者母婴类等等,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产品来做。


你可能会说,这些好难啊,完全不了解。可能去学习这类产品的专业知识,就需要很多时间。是的,没错,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做的。而且学校里的老师也不鼓励你这样做。因为每个学期要交作业的,如果你研究一个手术器械要研究个一年,作业也不交,那老师一定会生气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作品集中的产品都比较类似,做得也不够深入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我说的是关于毕业后入行的门槛,至于你存在多少困难需要克服,我就没有办法提供更具体的建议了。


编剧课程结束,每个学生需要创作一个毕业作品,选题是自己定的。那我怎么选呢?因为正好赶上《开端》的热播,我1.5倍速连续八小时看完了它。之后就对探案题材有了很大的热情,所以我打算写这个方向的剧本。


于是我又又又买了一大堆的书。


图片


是的,我读完了。当然没有精读,我先浏览,然后在需要知识点的时候,再去找到详细的内容。


可能你也发现了,写剧本和做工业设计很类似,你需要有一个课题或者一个产品背后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行。一个剧本,写出来可能只有几十页纸,但此前,你却得读进去几千页书。


有趣的是,我本来只是想从工业设计转一下编剧,却不小心转去了刑侦专业。那就顺便聊聊刑侦的知识框架,当然我看的只是一些皮毛。


我是一本一本看的,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这个领域实在太大了。刑侦就是刑事犯罪侦察,文字好理解,但它包含了很多独立的学科,侦察,情报,询问,法医,物证,等等。它们都是单独的门类,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中令我意外的是,询问学,它竟然是个单独的学科。


怎么问?什么时候问什么?犯罪嫌疑人的什么回答表现了什么心理?这些都有理论支持,涉及到很多心理学内容和对话技巧。


更让我惊讶的是物证学,里面包含了人体结构特征的证据,文件字迹的证据,载具轮胎的证据,射击弹道的证据。还有我们大学学过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用来解释物体形变的证据。其内容之广超出我的想象。


法医的内容就不说了,那本尸体变化图鉴,真的是吓得我人都恍惚了。


上面的内容你可能又觉得我在闲扯了。其实不是,我从中也获得了一些感悟。就是一个大的学科,它的基本内容都是从分类开始的。


比如刑侦学可以分为,什么,什么。侦察,可以分为,什么,什么。证据,可以分为,什么,什么。犯罪现场,作案动机,死亡时间,证据链条等等。你一上来就会看到各种分支,各种分类。信息量极大。


不过学完这些,我就能破案了吗?怎么可能。


学工业设计不也是这样吗,课程内容有各种分类,一个一个学完之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去设计一个产品,甚至有的老师还在创造新的分类。搞得云里雾里的。


为什么学习大量的知识后,却没有办法支持我们做好产品设计呢?有那种,懂了这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


别着急,我不是在抱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就去知乎上查了一下,看到有新入行的刑警讲到,刑侦是一个师傅带徒弟的手艺活,需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犯错。


巧不巧,编剧老师也说,编剧是一门手艺活。


看到这话,我当时真是拍案而起。这不也是说我们工业设计嘛!


就是这句话,它适用于刑侦,适用于编剧,也适用于工业设计。因为它们都是一门手艺。手艺就得靠师傅带徒弟。


基础知识要学吗?要学。学完还是不会正常吗?正常。那怎么办?得找个师傅跟着学。


我特别喜欢电影《解救吾先生》,里面涉及到了刑侦学书籍里的各种知识点。但是电影里实际破案的时候,知识技巧完全是串在一起相互交融地使用的。几个经验不同的警察一起办案,就像是一起做一个设计项目,前辈带后辈,可以积累经验,又互相启发。


同样,在工业设计的工作中,我们所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也都是混在一起的。


但是如果要教学生这些知识和技能,只能拆开地教,分类地学,不然学生可能觉得一脑子酱子。


就像《视觉动力》这书的内容,虽然技能我早会了,自己也在运用,不过要拆成清晰的分类我就用了好几年。但是学生学了后依然不太会用。我自己用的时候都是根据具体情况揉在一起用的,而学生能学到的是零散的知识框架。


所以啊,学知识,似乎都是这样分类地学的,学完了不会用,也是正常现象。如果学完就会用,那就真的奇了怪了。那些被分类的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慢慢地消化,重新融合在一起。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呀?我觉得这与我们的大脑结构有关。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简化且被分类的内容,而杂乱的信息是无法被记住的。这也是为什么思维导图很流行的原因。


所以知识必须被拆散了才可以拿来灌输。但问题是,学生拿到了拆散的知识,却不知道怎么装起来。


就好比,我在A点,你在B点。我手里拿着一条鱼,我要教你什么是鱼。然后我就向你的B点走去,我一边走一边拆开手里的鱼。等我来到你面前,我手里的鱼已经被拆成了骨架,内脏和表皮。然后你接过我手里的骨架,内脏和表皮,一脸懵逼地问我:老师,鱼呢?


(A点是行业内)——>——>(B点是行业外)


然后我拉着你,再从B点走回到A点,过程中,你看着我一点点把骨架,内脏和表皮,再次拼成了一条鱼。等我们到了A点,你手里就有了一条鱼。


(A点是行业内)<——<——(B点是行业外)


这个从B点返回A点的过程,就是一门手艺,师傅带徒弟学习的过程。


但现在的情况是,你一个人在B点,然后手里有一大堆骨架,内脏和表皮,也不知道,谁是谁的骨,谁是谁的皮。你带着一堆沉重的湿垃圾,从B点向A点走去。如果走到A点,你手里还没有拼出一条鱼,那么很可能就要被淘汰了。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就是他们从B点走向A点的时间窗口。(读研似乎可以延长时间窗口)


现实就是如此,无论学的是刑侦,编剧,还是工业设计。无论入行,还是转行。我们首先接收到的,就是骨架,内脏和表皮。一开始也没有人手把手一对一地带着我们从B点走回A点。所以大家都会迷茫和焦虑。


好在现在是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多大神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教学内容。即使没有身边的师傅带我们走,也会有网络上的师傅带我们走。


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肯走。编剧要肯动笔,设计要肯动脑。(动笔和动脑是一种比喻,就是行动起来的意思)


不写,你永远不会有文字,不做,你永远不会有作品。


另外,上编剧课时,老师讲了某个概念,但我却怎么都写不好,很容易怀疑自己没有天赋。然后我上网搜了一些关于这个概念,别的老师的说法,才发现,我们老师说的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还有很多其它灵活多变的标准。这样,我就豁然开朗了。


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学习难题:如果一个问题,很多人说法不一,该信谁的呢?


看了网上别人的说法,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老师讲的不好,而是这样浓缩的课程,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他教了一个最最基础,最最安全的做法。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先把这个基础的学会了,然后再去扩展其他的样式。


所以,我可以这样理解。


对于一门手艺,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很重要,但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跟他学好,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扩展补充甚至更新,来自其他师傅的内容。


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课程都是知识概念,极少有实际的,完整的,从头到尾的项目过程,提供给学生。我觉得主要还是保密的原因。


实际的工业设计过程,剧本创作过程,或者案件侦破过程,都是保密的。往往公开需要几年以后。即使可以公开,其中的反复修改和所走的弯路都是很少被记录的。即使记录了,也不能大范围传播,也可能不够详细。


像我放在B站上的那几个,可以被分享的设计案例,也是数量很少的,而且主要依靠回忆来讲述。


剧本创作也是一样,专门写自己创作过程的内容很少。即使有,我作为小白也看不懂,因为在我写完一个完整剧本之前,是无法理解他在说什么的。甚至我写完很多个作品之后,才能理解他所说的。这样就导致开始的时候,进步特别的慢,充满了挫败感,非常容易让人放弃,能够坚持走到底的寥寥无几。


这大概是任何手艺入行前必须经历的过程。


好了,我还没有完成剧本课的毕业作品呢,先把这文章发了,再回去继续努力。希望以上内容也能对入行前的你有所激励。


2022-03-09 20:05 发于公众号:想哥的工业设计

赞赏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18收藏文章 64赞起来+1

想哥

医疗器械 · 上海市 浦东新区 花木

热门文章

我的造型能力是怎么提高的?

74赞  16评论  7355人气

可别随便地设计火星车

69赞  18评论  6169人气

工业设计师,走近医疗时

78赞  9评论  5084人气

查看更多

留言板(11

添加表情
登录后评论 添加图片
    最新 最热
    阿CAI 2023-01-14
    举报 回复

    想起来6年前看了想哥的视觉力,受益匪浅

    Tommy.Yang 2022-12-28
    举报 回复 1

    扯淡的比做事的人多666

    见路不走 2022-12-20
    举报 回复

    想哥写的真好

    太空大菠萝 2022-12-19
    举报 回复

    工业设计版本的先验观念论体系

    骨z里疼 2022-12-19
    举报 回复

    手艺活

    peerless断夏 2022-12-19
    举报 回复 7

    希望哥出一篇设计师穿越影响历史的狗血剧本

    似梦の年华 2022-12-19
    举报 回复 1

    期待想哥出一篇工业设计师业余办案的剧本

    挽弦暮笙 2022-12-19
    举报 回复

    季节温暖眼瞳 2022-12-19
    举报 回复

    一切安好 2022-12-19
    举报 回复

    有意思

    秋天@回忆书 2022-12-19
    举报 回复

    我居然认真的看完了

    你可能还喜欢 换一换

    收藏
    创建收藏夹

    创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确定

    举报评论

    恶意辱骂,诋毁
    垃圾广告信息
    黄赌毒,诈骗信息
    政治敏感问题
    其他原因
    提交
    留言 点赞 收藏 分享

    想哥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赞赏金额

    ¥ 1
    ¥ 5
    ¥ 10
    ¥ 50
    ¥ 100
    其他

    赞赏金额

    微信
    支付宝
    确认支付

    最高赞赏200元

    支付宝支付

    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支付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余额支付

    当前余额:¥0.00

    支付操作会向你普象账户的注册手机号发送验证码
    请注意查收

    发送验证码
    确认支付
    支付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