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设计师?

31|6评论|2872人气|5收藏|2021-11-25 12:00:57
图片
图片
ⓒ 采访:铁佳

ⓒ 受访:杨明洁

ⓒ 采访时间:2021年5月


杨明洁
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设计师
问起身边的人
他们说那是学生时代的偶像

曾就职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
后回国创办自己的设计机构、品牌
他将上百项全球设计大奖,收揽囊中
同美国波音、爱马仕等顶尖大牌合作

他把公司开在上海的老厂房里
那曾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发电站
如今,名叫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
是中国第一座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
陈列着他从全世界搜罗的上千件古董工业品
见证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我们在博物馆顶楼
采访了杨明洁老师…
“快乐、愤怒,都是我做设计的动力”

图片

▼以下为杨明洁老师自述


图片
定位,设计师


 远赴德国 

1994年,我在考大学,中国美院和浙江大学都在招工业设计。

那时并不清楚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只知道和我喜欢的东西有关联。

后来,我读了浙江大学的本科,中国美院的研究生,再到德国继续学习。

毕业后在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工作,那是全球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

接触了很多国际项目,在那里学到了重要的设计原则。

直到今天,我始终专注于工业设计领域。

图片

做设计,让我获得一种单纯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以此为前提,才会专心把一件事做好。

这意味着我不会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或压力而改变方向。

而是努力做更好的设计,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受邀原研哉策展的HOUSE VISION 未来之家“绿舍”


 回到中国,看不到远处的自己 

2004年,我还在西门子设计手机,使劲研究手机按键如何排布,品牌识别性。
 
2007年,苹果第一代智能手机发布,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手机物理按键不存在了。
 
完成了在德国的学习和工作后,我回到了上海。
 
因为,我的德国导师一直有一个愿望。

他当初邀我去德国,就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回来,把学到的东西带回中国,影响和推动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法国轩尼诗中式餐具

中国虽然在设计领域落后德国,但活力、机会、发展高于德国。

在这里我很难想象明年会发生什么,预见不到远处的自己,这也是我最后决定回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

图片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构”


 创业三步曲,一直做减法 

2005年,我创办了自己的设计顾问机构YANG DESIGN。

它一直在上海的老厂房里,从面包厂到发电站。

YANG DESIGN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管理。

头几年,我从设计师变成一个设计团队的管理者。这个公司的任何一个岗位,我都做过,HR、财务、销售…忙于经营。

图片
▲杨明洁设计博物馆

第二个阶段,扩张。

公司人最多的时候,超过50个人。

我记得安藤忠雄的一句话,30人左右是一家设计公司保证品质的理想规模,好像是这样。

管理,对我来说并不比做设计更快乐。

追求规模,还是保证品质?

两者是矛盾的,我选择后者,做减法。
图片
▲杨明洁设计博物馆-现代馆

第三个阶段,放弃。

团队慢慢成熟,我有更多时间回到设计师的身份。

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设计师。

做一个大规模公司的经营者,我并不快乐,更多的货币回报并非是我做设计的意义所在。
 
我们逐渐保留最优质的团队和项目,不能做到最好的品质,那就放弃。

图片
▲杨明洁设计博物馆-历史馆

互联网到来,近十几年,中国发展非常快。
 
面对这么多诱惑和机会,我希望去做出选择,放弃没意义的诱惑,专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极致。

人的一生有限,如果什么都做,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好。

每天改变方向就意味着没有方向。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美国波音飞机内舱自清洁洗手间

图片

美学,虚山水


 简单是一种精神 
 
我的导师在我回国前,说过一句话:简单是一种精神。

他建议我每年只做一到两件作品,品质足够好,是可以留存很久的。

但在中国很难做到这一点,环境太过浮躁。
 
我们必须改变态度,设计并非是商业的工具,而是独立存在的。

设计应该很好地解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友善的,而非对立的。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意大利品牌natuzzi多功能家居系统

我在不断做减法,让自己变得单纯一点,才能看清什么是没意义的诱惑。

一位设计师,如果能看清楚自己擅长的,并专注做到最好,他的作品一定是独一无二并对这个世界有正面启迪意义。

这个过程我还在经历中。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爱马仕2019春夏新品发布会展陈

虚山水,来自儿时美学启蒙 

“虚山水”系列的诞生,源自我的童年美学启蒙记忆。

我一直很喜欢下雨,尤其是故乡杭州的梅雨季。

细密雨丝,形成极其丰富的层层雨幕。

眼前的现实世界由近及远,从清晰化为模糊。感官被限制到一个纯净美好的世界中

▲蓬皮杜艺术中心 x 杨明洁

光之森林


雨、雾、雪、冰形成的“虚空”,抽象成了中国绘画与诗词中的“留白”。

这是东方设计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多余、没有意义的全部去除,只保留最重要的,进而成为了一种人文精神与审美嗜好。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羊舍“虚山水”庭院及茶室

我对于难以捕捉的视觉画面非常着迷。

若体现到产品设计上,我会比较喜欢用渐变、磨砂半透或是透明的材料。
 
如果体现到空间、展览与装置上,我一直尝试可以让视觉层层叠嶂却可穿透的“虚”空间。

于是便诞生了“虚山水”系列作品。

图片
作为一套展示系统,可以任意组装与拆分回收,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好用好看,还是能够令人感动的。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设计互联博物馆年度大展,羊舍"虚山水,竹林间"


 新材料研究,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我们还持续在自己的“CMF实验室”中,研究各类材料的创新应用。

发现一款材料很有意思,就去做尝试,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

过程中80%左右都会失败,最终能应用到产品开发的约20%。

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羊舍折纸沙发

有一些产品市场反响不错。另一些是以设计为导向的,诞生出了一系列限量版作品,如折纸沙发、空气沙发等。

因为在材料上的突破应用,还陆续被包括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内的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羊舍空气系列沙发


图片
文化,中国断层

 中国的断层 

2005年到现在,中国的设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在德国曾有一位老师说,中德设计相差50年。

这几年政府、企业,对设计的重视度越来越大,出现十分热闹繁忙的景象。

可是我们对设计的认知还不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还不够。

一件优良的产品,从诞生到畅销全球,必须依托于一个国家成熟的产业基础及强势的文化背景。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

畅销全球的德国轿车,让人联想到二战时精美的德国坦克。

意大利的家具、服饰品牌,美学品质之高,是脱胎于手工艺的产业基础。

苹果、特斯拉、谷歌之所以诞生在美国,因为它是全球互联网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时代,欧洲的设计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

中国的工业设计存在着一个断层,没有完整意义的经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文明,突然进入第三次工业文明。

这影响到了我们的审美、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SUPER NOTE超级笔记本


 很难做一个纯粹的设计师 

因为断层,中国的设计文化并不成熟。

设计沦落为商业的工具,除了快乐,愤怒是我做设计的另一个驱动力。

名创优品、拼多多等这样的企业上市,是对于知识产权的漠视,伤害的是一个国家的品牌。

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对中国设计师是极大的打压。

让设计师无法纯粹面对设计本身,而要考虑设计以外的很多东西。

事实上,那些应该有更专业的人去做。

人的一生能够做好一个专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肯德基可循环餐篮

维基百科上对于“日本职人精神”的解释:

“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如果从我自身经验去理解所谓的“职人精神”,其实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自己的快感!

图片
▲混凝土万年历 ADx羊舍

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本身是快乐的。

就好像“做设计”这件事情本身对我而言就是快乐的。
 
而非出于某种功利驱动或是强大压力制约之下而为之。

这是一种信仰式的价值观,而非投机式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我希望更多的设计师持有一种信仰式价值观。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壹基金救灾帐篷


 中国未来的审美方向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曾到我的博物馆拜访,他看到我们所做的一整幅时间轴对比研究图。

对比的是在同一时间点,西方与中国在设计上所发生的大事记。
 
原研哉问我:有宋代的么?我回答:很遗憾,还没有整理进去。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瑞典绝对伏特加双瓶装

陈寅恪先生曾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体现在国画上的“留白”,瓷器上圆、方、素色的单纯质感,以及后来的明代家具。
 
既然中国在宋代就出现了极简审美,那为何当下中国主流人群的审美嗜好与价值判断,更喜欢喧嚣、繁琐、贵重材料堆砌的东西?
 
往下深究有很多原因。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德国奥迪双色太阳镜
 å›¾ç‰‡

▲杨明洁设计作品 法国标致508 e-Bike智能电动单车

图片

▲杨明洁设计作品 施耐德监控设备

关于文化,我的德国导师 Dieter Zimmer 教授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文化”这一概念,将其视为精神,而将设计视为标准。
 
即便经历断层,文化也会从根源上,以某种方式自然地继续生长。

而非浮于表层的符号或形式上的模仿,我希望能够从文化的根源上开始思考,然后设计。
 

我想,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准,其实并不在于那些看似喧嚣、宏伟、浮华的表面,而是在于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件单纯而美好的事物,坚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图片




赞赏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5收藏文章 31赞起来+1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家电产品 ·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金桥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留言板(6

添加表情
登录后评论 添加图片
    最新 最热
    想多了 2021-11-30
    举报 回复

    厉害的

    等风 2021-11-30
    举报 回复

    Alansi 2021-11-30
    举报 回复

    诶 其实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听过他,不过看文章确实受益匪浅

    咚咚一 2021-11-30
    举报 回复

    羊舍在上海吗?

    可爱多 2021-11-30
    举报 回复

    厉害

    Ash 2021-11-30
    举报 回复

    看过杨先生的展 很新颖

    你可能还喜欢 换一换

    收藏
    创建收藏夹

    创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确定

    举报评论

    恶意辱骂,诋毁
    垃圾广告信息
    黄赌毒,诈骗信息
    政治敏感问题
    其他原因
    提交
    留言 点赞 收藏 分享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赞赏金额

    ¥ 1
    ¥ 5
    ¥ 10
    ¥ 50
    ¥ 100
    其他

    赞赏金额

    微信
    支付宝
    确认支付

    最高赞赏200元

    支付宝支付

    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支付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余额支付

    当前余额:¥0.00

    支付操作会向你普象账户的注册手机号发送验证码
    请注意查收

    发送验证码
    确认支付
    支付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