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去年有写过一次,这次重新写主要是对产品视觉减薄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再重新整理一遍。
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都会追求薄,尤其是在手机、手表、电脑等电子类产品,但由于产品结构、硬件、强度等问题的限制,产品的厚度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厚度,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上能达到一些视觉减薄的效果,让产品看起来更轻量化。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苹果,他们的硬件和结构完全足够支撑它可以真正做的很薄,因此就不需要为了追求视觉减薄而刻意做一些设计,可以完全为追求风格而设计。
产品视觉减薄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总结:
一、创造层次感
二、合理倒角
创 造 层 次 感
创 造 层 次 感
产品创造层次感主要有6种方法:合理使用分模线、使用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纹理、分层。
下面一一举例分析。
1、合理制作产品分模线
每一款产品都会有分模线,合理的选择分模线位置与造型,可以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出彩。
(1)合理使用分模线,为产品创造层次感,达到视觉减薄的目的。
(2)通过分模线分散视觉注意力,达到减薄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装饰性作用。
(3)番外话,隐藏分模线:还有一种是设计师为了保证产品视觉的完整性与美观性故意将分模线做的很隐藏,当然这种已经不是为了减薄而设计了。
比如苹果的耳机,将产品做成内嵌式的结构,从而使产品外部根本看不到分模线,保留了产品的完整性。
2、不同的工艺
产品通过使用不同的工艺处理,是产品更具层次感,从而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如:图中手表侧面通过光面——砂面——光面的交替,来营造产品的层次感,从而达到显薄的效果。
3、不同颜色
通过产品拆件,不同的部件使用不同的颜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让产品整理更具层次感,分散用户的视觉中心,从而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4、不同材质
通过拆件,不同部件使用不同的材质,如:塑料+布料、塑料+金属、金属+木材等等,增加产品的层次感,从而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此外不同材质的结合也会让产品显得更加灵动。
5、不同纹理
通过拆件,在不同的部件使用肌理、纹理或者镂空的设计,让产品更具层次感,从而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此外,合理的运用纹理也会让产品的散热效果更好,做到“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6、分层
通过拆件分层,增加产品层次感,从而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如:经典的Apple 4
通过分层,将部分厚度隐藏视觉盲区,如底部,从而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运用多次阶梯式分层,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倒 角
倒 角
1、圆角与弧角
身边几乎每个产品或多或少都有倒角,一方面是为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一方面则是为了美观,即达到产品视觉减薄的效果。
苹果的MacBook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通过一些特殊的圆角处理,来削减侧面的尺寸,从而达到是侧面减薄的效果
手表通过大圆角让产品视觉减薄,同时也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
手机上对侧面倒角的运用也是非常常见,通过倒角来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
2、斜角
机械风的产品,则可以使用大斜角的方式来达到视觉减薄的效果,同时也让产品的机械风更强。
上面的产品基本都是使用的一些特殊倒角,才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因此,如果我们也想追求产品的极致,也需要对每一个倒角进行考究。
总结
为了达到产品视觉减薄的效果,有时我们需要交叉使用几种方式,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包括上面举例的一些产品,都是几种方式结合使用的。
比如小米11
侧面使用了:特殊倒角+不同材质+不同处理工艺(光面+哑面+光面),从而达到了视觉减薄的效果。
作者:小龙;工业设计师;微信公众号:小龙设计铺
本文由 @小龙 原创发布于普象。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章版权归 小龙设计铺 所有,禁止匿名转载及个人使用,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原作者。
举报
很实用,有时候零件规格都定好了,客户和老板觉得太厚硬要减薄,总厚就10mm以内再薄个0.2mm都组不下,直接在能装的尺寸上做视觉变薄
受益匪浅
楼主总结的挺全。
从需求出发,薄和“薄”目的也不一样,电子设备,居家设备我们更推崇“无”,感觉不到存在,做减法设计;工具类反而要强调他的力量感,斜角没觉得变薄,所谓的“薄”其实是为了减少他的钝感,增加了细节与层次,让产品的力量感增强,做加法设计,所以还是从需求出发,具体选用哪种表达技法因人而异,个人愚见,一起讨论~。
创造层次感的核心在于:分散用户视觉中心后,将用户注意力集中到视觉重心(比如面积更大一些,质感更好一些的区域);倒角则是有利于视觉的遮盖
感觉所有这几点都可以归纳为丰富层次感
【iMac(2013)】的倒角太厉害了,苹果不愧是最强的设计公司
分型线与分模线 应该不是同一条线吧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方法:在各个设计网站,看到优秀产品,不要只把图片保存下来就完事了,要学会多点进链接去看看产品的品牌、销量、评价、视频、加工过程、内部爆炸图 etc。综合维度去了解一款产品,肯定会比只看造型的用处多得多得多。
发现大家对于这个设计技巧都有很大的误会,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工作中有有遇到过这种需要刻意将产品做薄的处理效果,才总结了这些技巧,但并不代表我们在做所有产品时都需要刻意的去用这个设计技巧,最终的呈现还是要结合场景、用户来做设计,减薄只是看需求,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可有可无。
受教了,一直分模线/R角都是凭感觉去做或者磨具就这样,没特别注意。看了后,现在再这方面会更加注意,用设计传达用意。
看到你的文章,我想哭,想起了在公司里,日日夜夜为了显薄,搅破脑汁,调曲率,做面,但是就像jetty说的太对了,大家都懂设计师初衷并不是为了显薄才这样设计,但是在一个氛围下,所有人都一味的追求显薄,最后面所有的方案,创新越来越难,所有评判就都回到了,谁的方案能在现有的堆叠里,显的最薄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又改变不了这个现状,悲哀
图找得不够代表性
首先满足于使用,然后基于内部结构堆叠与优化堆叠之后作为前提, 再合理运用楼主提到的一些方法去把内部能减掉的空间减掉。 不然的话有些圆角或者大弧度只会增加体积,纯属个人观点哈
很棒,设计新手的我受教了。尤其是最后分享的斜角,我最近就在设计工业风格的产品,之前一直用圆角,一直在反复看分享中的摩托的那个对讲机,感觉设计的很棒,逐渐体会到斜角很适合用在工业风产品上。看到你分享的文章更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谢谢
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