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出来的创业才俊:黄博渊

2019-3-2

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今年已经进入了第七届,经过时间沉淀,赛事的影响力也更为深远,大赛组委会密切跟踪前六届赛事的优秀选手,他们在日后的事业发展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无论进入上汽,或者在其他企业、其他领域均成长为优秀青年才俊。这也让赛事组委会感到欣慰:赛事平台能有力地促进汽车设计及创意产业的发展,让更多优秀设计师脱颖而出。

在2013年第一届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有这么一位优秀选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黄博渊。当年黄博渊在大赛过程中展现了极强的CG动画才能,其设计的作品具有未来主义风格,创意视频精湛夺目,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当年赛事记录中,保存了他的决赛瞬间,更显难能可贵。

现在黄博渊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设计创业者,在北京开了一家自己的科技公司,专注汽车数码科技方面的研究,成为北京汽车视觉领域的一匹黑马。大赛小编对黄博渊进行了采访。

Q1:你能回忆下,7年前你为啥要参加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吗?

上汽作为自主汽车品牌领军之一,为全球设计专业学生搭建的一个展示设计理念的舞台,非常有幸能在七年前参加首届设计大赛。我和很多学汽车设计的同学一样,也是从小就喜欢车,天天把自己给埋在汽车玩具堆里。刚学会握笔就开始在床单上画小汽车,上小学初中课开小差就是在草稿本课本上画汽车。儿时就怀有做一名汽车设计师的梦想,希望长大后能为中国汽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七年前正在读大学的我,有幸在见到邵景峰总,来学校为同学们介绍上汽的理念,深深被邵总的魄力所感染!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先生与黄博渊。

Q2:还能记得当年设计的作品吗?如今怎么评价它?

第一届大赛的任务书还隐约记忆,《设计一款你眼中2020年的荣威车》,转眼间明年就要到2020了。七年前参赛时设计的这款车取名为Roewe EX1,是一款全封闭驾驶舱且只有天窗的纯电单箱车。车内使用了HUD技术,通过车身周围的摄像头把户外影像传到车内的屏幕上,通过虚拟影像与真实图像进行融合叠加,实现驾驶者与乘客在座舱内可以随时在真实与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切换。甚至在自动驾驶巡航的过程中,座舱内可变为一个360°的小型3D环幕电影院。

车内四个座椅为十字形排布,前排座椅向后旋转,四个人就能来一盘三缺一了。全底盘为动力电池组,使用四轮轮毂电机,四轮本身是无法进行单独转向的,转弯通过电控轮速差进行,原理与坦克类似。所以驾驶员位置基本上是在两个前轮之间。第二排两个座椅利用了车身最大的空间,可以享受迈巴赫后座级别座舱体验。而第三排的座椅位于后轮之间,通常情况下折叠为独立储物空间。这样尽可能在4米车身长度的基础下利用了车身最大空间。

而外观并不希望像很多单箱车box的感觉,我希望尽可能的把具有动势的车身姿态融入到单箱车中,哈哈,说到自己的作品就滔滔不绝了,见笑了。在设计大赛时尝试做了个CG动画来呈现它。

Q3:当年在上汽设计中心参加决赛,感觉如何?有没有什么精彩回忆?

记得当年比赛总历时半年多,最后进入决赛阶段是在暑假的两个月左右时间Full-time在上汽设计中心里。来自全国的参赛选手们20多人,平均3或4人分成一组,每个小组分别指派了一名专业的设计师来对选手进行1对1的针对指导。当时我们组的导师是许邓韬,韬哥不仅针对我们小组成员的个人作品进行了深度的设计复盘,帮助我们梳理了设计思路。

另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在学生阶段无法思考到问题。好比遇到功能与设计冲突时候该如何去避免设计上的一些不成熟思路。期间还带着大家现场对还在设计冻结过程中的一款紧凑级SUV进行了设计思路的讲解。当掀开防尘布后1:1的油泥模型出现在大家眼前,可以看到半侧是高配车型的半车身,另一侧则是低配车型的半车身。

韬哥为大家介绍了从设计方案到实体模型之间经历的各个环节与工艺对接之后如何去保留原有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教学感受是当时还在学设计的我深受感触。

在经过2个月在设计部导师的指导和对自己作品不断深化之后,我发现最终的决赛设计方案和入围时的方案对比从姿态比例,细节处理已判若两车。而这种变化会觉得像是在修炼武功,是一种量变积累耳语目染的感悟所带来的设计结果的迭代升级。

Q4:当年那些大赛选手相处的如何?还有联系吗?大家都发展得怎么样了?

当年参赛的大部分选手还都有联系。当年的大部分选手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各大主机厂中的设计中坚力量,好多人也都有了自己的量产车作品。一些同学在毕业之后也有幸加入了SAIC Design。记得比赛中和我分在一组的仇臻,后来申到德国pf继续深造,现已成为奔驰德国总部的一名设计新星。

比赛最后一天是颁奖典礼依稀在眼前闪现,大家在设计部展厅和自己的1:4模型合影之后,陆续准备离开设计部,在大门外,大家还互相讨论着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进入主机厂工作?在那个时候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期待与未知。通过参与设计大赛,每个选手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选择也更有了把握。

Q5:如今你在做什么?创业有啥感受?目标是什么?

记得2013年时候,当时学汽车设计的学生大都还尝试使用三维动画去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就在那时有一款迈凯伦P1的AR看车App出现了。当时还是个iPhone手机开始普及的时代,通过AR这种主动式交互的方式去呈现汽车,让我眼前一亮,同时也对自己已熟练掌握的三维渲染技术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从此之后,我便深深被AR技术所吸引,在学校中不断的其他专业的同学咨询,找到计算机,电子工程各个专业的同学去聊AR怎么实现,需要哪些技术才能实现AR等等。

时间到2014年, VR技术在全球范围开始广泛的被大众所熟知,那个时候AR/VR迅速终成为了新的创业风口,2015年初还在读研二的我,便决定在那个全国全民创业热的时期,由学校支持下在清华大学孵化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也就是今天的视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前身。公司在研发出第一个引擎在测试的时候使用了我在第一届大赛时的作品做了测试,导入Roewe EX1的三维模型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戴上VR头盔,那一瞬间我看到了1:1大小的自己作品就矗立在身旁,很想用手去触摸它。坐到全尺寸的VR内饰中感受到当时设计的内部空间还有很多人机不合理之处,头部空间冲突等等。

如今公司经过了3年多的发展,拥有了一支行业顶尖的汽车可视化引擎研发团队。通过把互联网技术与汽车可视化技术的创新融合,目前公司在汽车新零售升级和汽车设计辅助环节小有成绩,主要的合作伙伴有百度、易车网、懂车帝、天猫等互联网平台以及奔驰、宝马、奥迪、红旗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客户。

Q6:对后面的参赛选手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能进入到最后决赛的选手们,你们真的很牛X,因为这是目前全球水平最高的汽车设计大赛之一,而比赛拿奖只是参赛目标之一。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超过一个奖杯、奖状或者做个1:4、1:6模型更多的收获。那就是你有亲身的机会去提前感受到最真实的汽车设计工作的挑战与激情。你会有一段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难忘的经历,与一群既是参赛对手又是设计伙伴的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怀揣设计梦想,大家共渡这难得的设计旅程。最后祝每个选手都能收获成长与自信,期待未来与你一起面对更广阔的中国汽车产业大发展,加油!

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组委会,也祝福黄博渊在创业的道路上再创佳绩,越走越远,取得更好成绩!2019年第七届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等你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