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的“两种工作方式”

111|9评论|7031人气|70收藏|2021-05-12 20:37:50

图片

有一位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看到这篇文章想问问想哥,在设计公司可能更偏向前期的设计一点,一个方案的表达,包括造型,渲染,配色,整体排版在提案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也要考虑实际可行与否)。在企业的话,要看领导的喜好,多半不用考虑排版,配色,渲染过得去就行,可能更看重成本高不高,开模贵不贵,做样板成本高不高,花的时间更多在细节,量产时丝印,镭射,表面处理,还有一些是结构方面的讨论设计。这些是我的人的看法,也在设计公司和企业待过,想问问想哥就工业设计而言是怎么看待这两种设计的工作方式的。


我可以用我有限的设计公司和企业中的工作经验尝试来回答一下,不过不一定正确。


在我看来,以上内容其实都算是工业设计的工作范畴。只不过在两种企业形式的框架之下,产生了工作内容上的偏重。


这样说还是很笼统的。它涉及到的方面很多。


其实设计公司是一种公司,产品企业也是一种公司。公司,简单地说就是一帮人聚集在一起工作并出售一种产品或服务以在市场上获得利润。


如果一家公司自己直接出售实体产品,比如卖家电,卖电动车,一般就是个企业。因为这种公司的规模很庞大。


如果一家公司以出售自己的服务为主,比如设计公司,那他一般不会叫做企业。


(如果较真公司和企业的区别,可以去百度一下。


那按理说,企业出售自己的产品,应该包括了从概念到设计研发,一直到量产上市的全部过程。很多大企业也确实是这样。比如你熟悉的大品牌,飞利浦,宜家,等等。产品的设计工作也是他们企业的工作核心,所以不会外包。


由于产品的整个开发设计流程非常庞大且复杂,必然趋向于专业化的分工。


有专门做前期概念方案的,有专门做产品研制开发的,有专门管控供应链的,有专门安排销售渠道的,还有专门负责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就越独立,它其实就可以单独成为一家公司。


即使不成立公司,它在企业内部也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每个部门在企业里都会有自己的地位,预算和业绩,等等。


但大企业不是从天而降的,它们有诞生,有成长,有崛起,有死亡。它们如同一个个物种,挣扎在市场之中,相互竞争和厮杀。所以它们在市场上存在的样式,是五花八门的。


这也是公司制度的精彩之处,它给市场带来了生物的多样性。有的公司可能长的很大,但突然有一天就被一个不起眼的小物种干掉。有的公司很小,可能永远长不大,却又不容易死掉,如同小强一般。


大的例子有诺基亚。小的例子,比如罗胖说过的一家专门为战斗机设计起落架的设计公司。


了解了大环境,再来看设计公司和产品企业这两个物种,就更容易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生存策略。


我们缩小讨论范围,假设一个设计公司,它出售的产品是设计方案,以文档形式为主,而不是真实形态的产品。另一个产品企业,它则是通过生产具体产品为盈利方式。


一个产品从诞生到上市的过程,如果分为两个阶段的话,第一个阶段是概念和设计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执行和实现阶段。那很显然,设计公司的业务就是以第一阶段的内容为主。


而产品企业的话,如果有的自己有设计部门,就可以完全覆盖两个阶段。如果没有自己的设计部门,或者觉得自己的设计部门不够满足要求,就可以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外包给设计公司。


那设计公司所承接的设计工作,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它出售的是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个个的设计方案吗?


不仅如此,它出售的其实是一个帮助产品企业进行决策的服务。是帮助企业决定它未来阶段的产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当这个决策完成之后,双方的交易也就基本达成了。

当然在后续的产品量产过程中,设计公司需要进一步跟踪,直到产品落地。但这个时候其实不需要设计公司再投入大量的人员进行参与,除非产品出现巨大改动,设计过程需要从头再来。


所以设计公司的工作内容大多都围绕着方案的提交这个环节上。所以PPT和排版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很像大臣给皇上上奏折。大臣给皇上提供信息和意见,同时促进皇上做出决策。


你看,设计公司所出的一轮一轮的方案,不单单是在寻找更好的设计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让引导产品企业一步一步做出最终决定。


所以难免会有一些陪衬的方案存在。一个不好的方案,加上一个一般的方案,和一个强力推荐的方案一起提交。


这种策略到处可见。比如房产中介带客户看房。他手里只有三套房,却与客户说准备了十套房。客户一听,有十套可以看,就自然被吸引过来。然后中介先带客户看最好的一套,再看中等的一套,然后看最差的一套,看完三套客户也感觉到一套不如一套。于是索性就说后面的都不想看了。就在这三套里选择吧。


还有就是心理学教课书里最基础的诱导性销售方式。


比如一个业务有三种套餐,

通话100分钟 流量500M   收费50元

通话160分钟 流量800M   收费80元

通话240分钟 流量1200M  收费88元

你可以看出前两个套餐都是为了说服你去购买第三个套餐的陪衬角色。(我零时编的,具体例子可以自己去书里看看。


还有星巴克里饮料的定价。中杯28  大杯30  超大杯32。


只差两元,却能升级一个杯型,当然感觉超大杯更合算咯。


明明没有这么多好的方案,却一定要出很多给客户。你是不是觉得设计公司也太贼了。


这可不能全怪设计公司,很多客户可是很看重这一点。


你应该也能理解这种心理,爷花了钱了,就这几个方案?你是不是不把爷当回事啊?


我听说过一个真事。设计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只提交给客户一两个好的设计方案。客户很不高兴,说你们的工作量和报价相差也太远了。


设计公司说,我们出了很多方案,只是那些都不可行,所以没有呈现出来。客户不信,说要上门亲自勘验。上门以后,设计公司不得不把废弃的方案都摆出来,让客户了解自己的工作量。客户看了这一大堆废弃的方案,就开始批判,说这个方案这里不好,那个方案那里不好。设计公司就说,就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不好,所以废弃了,是你们一定要扒出来看。


所以,到底是设计公司贼,还是客户就好这口?是星巴克定价的时候耍心眼,还是客户本来就有占便宜的心理需求呢?这些都不好说。


有的客户还对方案数量有明确要求。说,你看看,上次我们找的设计公司,可是给了我们辣么多的方案哦。你们总不能不如他们吧,既然你们报价更高。


其实做这行的都知道,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方案都好?大多数情况下,最终不就只选一个方案生产吗?


在一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甲乙双方的合作其实没那么顺利。设计公司的工作内容中,无论是方案数量,还是排版考究,或是渲染逼真,其效果都是增加别人对自己信任的一种表态。

这和陪客户喝酒是一样的。酒桌文化,是一种自虐性的表态行为。通过在你面前,我愿意把自己逼到极限的方式,来表达我的忠诚。


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信任而需要付出的成本。


所以设计公司中的工作内容,有一部分为了是获取信任的。因为这是设计公司存活的重要保证。毕竟咱俩不是一家人,我却需要你养我。


除此之外设计公司还要努力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从而可以从企业那里分得更多的利润。


如果向前推进,可以出售市场调研,策略研究,企业战略等等收费项目。


向后,也可以深入到产品的研发和量产环节。


这又点像金融公司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套餐。


就像前面我们讲到的,企业是生长起来的,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所以不少企业,不但设计需要外包,研发也需要外包,甚至量产自己也没有能力搞定,都要寻求外包。


即使有的可以搞定生产环节。但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很多企业对自己下一步战略也会毫无方向,所以也需要寻求帮助。这个时候,设计公司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你需要什么,我就创造什么卖给你。


你想要科学和先进得设计流程吗?我有。多少多少钱。


你想要让企业看起来变得高大上的一整套视觉体系设计的提升吗?我有。多少多少钱。


大家都知道,开设计公司,只做设计方案肯定不挣钱。所以如果有人搞了别的名堂能挣到更多的钱,那其他设计公司一定也会纷纷效仿。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我遇到过好几个学生,想要和我讨论策略研究,甚至要拉我一起创业。抱歉,这方面我真的无感。


我觉得,能有效地给企业在战略上出谋划策的公司,一定是极其稀有的大神级公司。不会到处都是。如果那么多公司能提供策略帮助,那市场上公司的平均寿命就不会那么短了。


又为什么,那些出售策略研究的公司,自己也活不了多久呢?


这让我想起《老友记》中的Phoebe,她的预言师预测Phoebe今天会死,结果她的预言师自己先死了。这是不是很搞笑。


更何况很多大公司,创始人和CEO自己就是很好的战略家。有战略眼光的大神,一般都会自己开公司,而不是选择给别人出主意。


你可以看出来,在设计公司和产品企业的合作机会中,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保证高利润很重要的特征。所以设计公司需要在企业那里保持一种专业感和神秘感。


就是:我做的东西很高大上,你是看不懂的,反正你觉得值钱就好了。


所以效果图,PPT,排版,甚至报价表格都要做的很专业。


你可能会说,嗯?之前不是说做这都是为了获得信任吗?怎么又变成是为了增加信息不对称的效果了呢?


确实,这两种目的并不是相互矛盾的,我要让你信任我,这样你愿意和我合作,同时我又要在你面前装一下逼,这样我能多收点钱。


不过这一套不是所有地方的管用的。有些难度很大,专业性很强的产品设计项目,比如医疗类和专用仪器类。这样的产品,设计公司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表现得专业,因为产品本身的专业知识壁垒太高了。


我曾遇到过,医疗急救类产品,还有电子乐器类产品,企业去找设计公司合作,却发现对方很不专业,根本驾驭不了这类。


我也曾作为甲方,同IDEO的人开会。看他们试图说服企业与自己进行设计上的合作,苦口婆心两个小时,结果还是失败了。


很多时候,设计公司自己以为表现得很专业,其实在企业看来,他们对企业的专业产品一无所知。


那么产品企业如果自己有设计部门,很多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更讲究效率。排版,渲染,甚至PPT都可以不做。直接手板验证效果。因为信任问题不再是大问题。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也不需要故意建立信息不对称。做出一个产品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所以可以绕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和表态。

说到产品企业的决策都是看老板的喜好,我觉得任何决策其实最终都是由某个个人来拍板的。即使是一个团队投票表决,表决结果也需要一个领导认可才有效。因为总有一个人是需要担负最终决策的责任和后果得


即使在设计公司,给客户提交什么样的方案,也会由设计公司的某负责人来决定。哪怕看上去是一套丰富多彩的设计流程最终得出来的设计结果,老大如果觉得不行,还是不敢提交给客户的。


之后,企业肯定需要注重后续的生产加工问题,因为产品要交到消费者手里,最终的执行者就是企业自己,这也是企业的优势。如果一个公司不懂设计,又不管生产。那么它一定得有别人不具备得核心技术。否则怎么可能生存呢?


按理说作为设计公司,服务中应该包含产品落地过程中所有得细节确定,包括丝印,和表面处理工艺。不过现实中可能并不都是这样。因为设计方案的效果,牵涉到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就牵涉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供应商得选择就属于供应链的环节问题了。


如果设计公司能插手供应商的选择问题,就需要双方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信任才行。


比如,设计公司给企业推荐一种工艺效果的供应商,那企业会想,这个供应商的报价有没有水分呀,设计公司从中会不会捞取很大部分回扣咧?里面可能会存在一系列财务问题。


所以现实中,很多工艺问题都由企业自己搞定。企业按照自己信任的供应商的能力条件来修改设计公司提供的方案效果,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并不是所谓的“对设计的不尊重”。


所以,设计公司和企业之间,工作环节相互独立,信任难以建成,信息又不对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有时,企业觉得设计公司水平不行,自己又不舍得花钱找更贵的设计公司,可能更贵不一定代表水平更高。或者设计公司觉得企业本身太low,理解不了自己提出的战略思想和超前的设计方案,等等。两者能促成良好的合作实在不容易。


有时候设计公司急着要企业付钱,有的时候企业希望得到更多的服务。搞得不好,闹掰了,最后就一拍两散。


那有没有成功建立起互信的合作伙伴呢?当然有,这可以体现在双方的付费方式上。


一般情况下,产品企业都是按照项目来给设计公司付费的。但这种付费方式,难免导致设计公司急于完成项目,结算金额。


但是很多产品项目研发周期很长,一时半伙无法结束。所以进入蜜月期的合作双方,企业可以选择按照时间付费的方式,来确保设计公司和自己的长期陪伴。


时间久了,设计公司其实就已经成为产品企业的设计部门了。因为他们的付费方式非常相似。有的产品企业可能都愿意分红给设计公司,甚至投资入股。


设计公司一般会有多个客户,从事不同产品方向的设计工作。如果其中一个客户成长壮大,并和设计公司进入蜜月期,那么设计公司可能就此转型,或者独立出一个设计分公司来专门负责这个客户的业务。


比如之前提到的那家专门设计战斗机起落架的公司,可能就是这样成长出来的。我知道的,有善于设计电动工具的设计公司,有善于设计卫浴洁具的设计公司。


不过市场有好的时候就有坏的时候。好的时候,食物充足,大家相亲相爱,好东西你一口,我一口。而不好的时候,有的大企业可能会把自己已经有的设计部门整体砍掉,有的企业可能会与合作很久的外包设计公司停止业务。


“经济形势不好,公司面对的压力很大,现在缩减预算,也没有那么多产品需要设计,要不你们搬出去自生自灭吧?


这样,本来从属于产品企业的设计部门,就得自负盈亏,独立生存,去市场上开发新客户。它也就变成了一个设计公司。


有的设计公司因为设计服务的收益太低,也会去尝试向产品制造的方向探索和延伸。这样它们也就会同时面临推广,营销,专利,工艺等更多的问题。


所以,复杂的变化背后原因可能不难理解。分分合合都离不开利益的分配关系。市场好的时候,有钱大家赚,甜甜蜜蜜常相伴。市场不好的时候,各自挣扎求生,六亲不认分家产。


说到最后,对于学生来说,最关心的可能是自己求职的时候,应该选择设计公司还是选择产品企业?


看了上面的叙述,你可能可以感受到,设计公司和产品企业两个简单的定义很难归类一切的就业机会。如果你按照这两个名词去选择机会,一定不靠谱。


所以要看具体公司或者企业的情况而定。也就是面试的时候要尽可能了解清楚。设计前期的工作量多大,设计方案提交方式如何,客户是什么样类型的企业,设计工作是否跟踪到生产工艺环节,如果是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合作紧密程度又如何,等等。


如果面试的时候获得的信息有限,那么只能靠进入公司在试用期的时候尽力去了解了。


如果有幸能遇到一帮靠谱的人,和他们一起共事,那他们具体是设计公司还是产品企业其实不重要。但如何判断别人是不是靠谱,又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脱离职场已久,所讲的内容不一定正确,希望对这些内容了解得更多的朋友可以进行指正和补充。谢谢。

赞赏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70收藏文章 111赞起来+1

想哥

医疗器械 · 上海市 浦东新区 花木

热门文章

我的造型能力是怎么提高的?

73赞  16评论  7238人气

可别随便地设计火星车

69赞  18评论  6106人气

工业设计师,走近医疗时

78赞  9评论  5013人气

查看更多

留言板(9

添加表情
登录后评论 添加图片
    最新 最热
    小卡拉咪 2023-06-15
    举报 回复 1

    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深的感触就是,选择很重要,初入职场,要是没能遇到良师益友,深耕一番,设计的后期越干也累。
    设计公司偏专业性(比如说能教会你建模渲染一些设计技巧),而企业则偏向系统性,能让你从设计到落地,完善你在设计上的知识盲区。
    想哥说的真好,多看几遍,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所悟 2021-10-19
    举报 回复

    谢谢分享,看到了本质

    帝殒 2021-06-08
    举报 回复

    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还是去企业吧,毕竟设计时要落实到规模化产品上的

    酱普 2021-06-02
    举报 回复

    学习了。。。

    BigPENG 2021-06-01
    举报 回复

    非常精准!

    小飞爷 2021-05-31
    举报 回复

    想哥写的真好 受教

    困鲲 2021-05-31
    举报 回复 5

    刚开始在设计公司工作,后来又去了企业里,感觉无论如何企业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部门或专业的设计人员,即使是奖概念设计的业务交给设计公司来做的情况下也应该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对接,让概念设计能够经过企业的产品标准化流程落地,最大限度维持设计原有的初衷

    你是谁我是谁 2021-05-31
    举报 回复

    卧禅先森 2021-05-31
    举报 回复

    创业中学习了

    你可能还喜欢 换一换

    收藏
    创建收藏夹

    创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确定

    举报评论

    恶意辱骂,诋毁
    垃圾广告信息
    黄赌毒,诈骗信息
    政治敏感问题
    其他原因
    提交
    留言 点赞 收藏 分享

    想哥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赞赏金额

    ¥ 1
    ¥ 5
    ¥ 10
    ¥ 50
    ¥ 100
    其他

    赞赏金额

    微信
    支付宝
    确认支付

    最高赞赏200元

    支付宝支付

    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支付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余额支付

    当前余额:¥0.00

    支付操作会向你普象账户的注册手机号发送验证码
    请注意查收

    发送验证码
    确认支付
    支付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