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软小米华为,创新四重奏?

10|5评论|2264人气|8收藏|2019-10-15 11:54:43

何鲸洛

其他

苹果微软小米华为,创新四重奏?

苹果、小米、华为、微软,他们各自对创新不同的定义造就了现在的产品和现在的你。。。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如果说2019上半年硝烟弥漫的5G还只是一阵“虚火”。

那么2019下半年各执一词的创新就有点“含沙射影”了。

前后20天就有4个截然不同的版本,这血统真的有点乱?

9月11日,苹果未能免俗带来了双摄iPhone 11、三摄iPhone 11 Pro和Pro Max。

9月24日,小米引爆全场售价19999元的卷轴式环绕屏MIX Alpha浑身都是黑科技。

9月26日,华为如约而至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手机、三款穿戴产品以及一款智慧屏。

10月2日,微软姗姗来迟发布了七款硬件产品并打算以双屏手机Surface Duo回归。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四者对于创新的定义大相径庭。

库克说:“创新不一定是改变,而是为了做得更好”。

雷军说:“小米就是要不惜代价、不考虑量产性,做颠覆性产品”。

余承东说:“华为并不关注市场占有率,最关注的是用户体验与产品质量,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价值”。

巴纳伊说:“Surface Duo不只是手机,它是一款可以装在口袋里将微软办公体验和Android应用程序结合的双屏Surface设备”。

不管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是对、是错,是有点敷衍、还是相对片面;结合他们发布会上主力军团各自的战斗力,其态度昭然若揭。

库克的话有一点“圆场”的意思,大概是苹果本身也意识到了iPhone 11刚刚及格;毕竟在5G元年交上一份白卷可不是一个造型另类的摄像头就可以解释。

雷军估计也知道MIX Alpha缺少实用性,不过在华为如火如荼、OV如狼似虎的压迫之下小米迫切需要拿出一点颠覆性的东西,才有可能撕开一个新的风口。

余承东自然清楚华为现阶段最大的阻碍在于外患,只要保持节奏按部就班,一直给花粉提供超乎寻常的使用体验就能在这一场中美国势之争中稍微占据主动。

至于巴纳伊,对于摒弃自家操作系统转投Android怀抱这件事并不觉得有多羞耻,微软只是想在Windows Phone宣告死亡后用仅剩的“遗产”给Surface找到“新生”。

至此,市值269亿美元的小米、估值1684亿美元的华为和市值1.03万亿美元的苹果、1.05万亿美元的微软都交出了各自2019期末的答卷。

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战略和远见,也因此表现出或慵懒、或怠惰、或积极、或激进的气质。

而这些气质反馈在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上,就是对于“创新”有着不同尺度的内需。

要知道人类是一种喜新厌旧,在某种程度上又有些念旧的物种;他们整体对于时尚和潮流迷之追逐,但对于某些个体而言一脉相承的体验又能在舒适区中带来安全感;这就要求一件商品抑或是品牌想要长久打动消费者,有必要在“稳定发挥”之外时不时带来一些新的刺激,而这就是创新。

创新作为一套完整理论,它诞生在100年前。

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1962年,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1969年,迈尔斯和马奎斯在其技术变革和创新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随后他们对于技术创新的界定进一步拓宽,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当然,这里还有罗斯托、林恩、厄特巴克、缪尔赛、弗里曼等大佬对于创新不同层次的见地。

但不管这一群西方学者对于创新有着怎样的“异见”,这一类创新总体上对应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线性时间观,强调的是打破常规、无中生有。

而国内直到80年代才展开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

至于更早之前,我们所能理解的却是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权变”,也既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变革。

这种“权变”虽然和“创新求变”一样都在追求变化,但前者的根本目的却不在“创新”本身,它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后者由于文艺复兴的开化和工业革命的助推,更早把创新这种“行为艺术”与资本挂钩,也更早聚焦到创新所带来的的超额利润之上。

而中国虽然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红利,我们却在改开40年内迅速消化第一、第二次工业科技创新并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而这一次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更是隐隐在5G上引领潮流。

而这似乎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手机领域,华为和小米能够后来居上。

回到苹果、微软、小米和华为本身,它们代言的恰恰是创新四种不同的象限:

微软:复古式创新

苹果:灰度式创新

华为:渐进式创新

小米:颠覆式创新

比较有意思的是,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苹果和微软反倒比较维稳,而市值较低的小米和华为却有着更多的冒险精神。


复古式创新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有人分析过1900以来480项重大创新成果,发现技术创新的性质和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原理突破型创新成果的比例开始明显降低,而组合型创新变成主要方式。

当然,这和近60年来理论物理学遭遇瓶颈,人类进入空想主义有一定关系。

当人类没有更先进的“物理理论”支撑我们走向更深远的未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添砖加瓦;但随着摩尔定律失效,芯片制程进无可进,所谓的创新不管是意识层面上的、还是物质形态上的变化都相当有限。

但就算是这有限的创新,我们的想象力也大多枯竭。

作为目前市值最高,也较为稳定的万亿市值公司,微软的再次崛起我们有目共睹。

虽然微软一直强调创新是它们永恒的话题,但是与它高高在上的市值所对应的,却是一系列没那么惊艳甚至说是有点平庸的产品;就算是号称最具颠覆性的Surface新品:搭载ARM处理器的平板电脑Surface Pro X、配备双屏可折叠的电脑Surface Neo和同样配备可折叠双屏的安卓手机Surface Duo,当梦想照进现实之后依旧有些差距。

大胆上线ARM处理器的平板电脑Surface Pro X对于微软来说固然是一种突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算是打断了英特尔和AMD的禁咒;但对于用户而言,这种藏而不露的创新却并没有那么惊艳。

双屏可折叠的电脑Surface Neo虽然为用户带来了第二块副屏,但它的设计逻辑似乎有点问题,键盘吸附在屏幕上时,虽然屏幕也会自动进行适配,但第二块屏还是无法避免被挡住一大半;这样敲击实体键盘和虚拟键盘的区别难道就只有手感,而且明知键盘下面还有一块屏幕会不会有点犯怵。

当然,Surface Pro X和Surface Neo的努力我们都有看到,如果说Surface Pro X选择ARM是平板电脑轻量化的正常发挥,那么Surface Neo把双屏当做是一块半屏来用的设计就有点让人迷惑了。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至于Surface Duo的双屏折叠,这和缩小版的Surface有什么区别?

如果,微软不把Surface Duo定义为手机,配上ARM处理器,重新创造一个名词,掌机、手札都不怎么适合;既然移动电脑可以叫做笔记本,那Surface Duo为什么不能叫做“手抄本”呢?

如果是一个新品类,配备Android系统的Surface Duo自然是一种创新;但是作为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的继任者,这造型就有点让人一言难尽。

先不说中兴旗下的双屏可折叠手机Axon7s、前后双屏手机努比亚X、柔派的可折叠手机FlexPai、内折手机三星Galaxy Fold、外折手机华为Mate X,就连苹果的概念腰折机和联想一大堆的可折叠专利都出来了。

Surface Duo作为折叠手机的卖点在哪?

Android系统。

还是屏幕铰链。

微软手机不是没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2007年Windows Mobile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2%、美国的市场份额为50%;但到了2017年Windows Phone就只有0.1%的全球市场,这中间微软更是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可是最后依旧只能转投Android。

而这或许也是Surface Duo权衡再三却依旧跳不出Surface的桎梏选择“复古”的缘故。




灰度式创新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作为第一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盈利能力无人能及的互联网上市企业,苹果在商业上的成功毋庸置疑。

其创新能力也在乔布斯强大的人格魅力下有目共睹,从一鸣惊人的iPod到不可一世的iPhone,以及稳如泰山的iMac和被寄予厚望的iPad;创新起源于乔布斯和沃兹的蓝盒子,渗透在苹果《1984》Macintosh的颠覆者形象中,又流淌于《Think Different》乔布斯的回归之作;乔布斯已然逝世了8周年,可他为苹果留下的烙印却依旧还在发光发热。

但是到了库克时代,苹果的创新能力却一次又一次被人质疑,其一贯的前瞻性变得盲目,就连重头戏One more thing也变得可有可无。

我们不否认库克给苹果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而这却是以苹果的工业设计为代价;库克仅仅只8年就曲解了乔布斯花了23年提升的工业设计比重,否定了乔纳森27年营造的苹果美学。

虽然这些年来苹果的市值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苹果直逼诺基亚,位居全球智能手机第二名;2011年,苹果、三星赶超并淘汰诺基亚;2012年-2017年,苹果营收、估值不断攀升,连续成为道琼斯年终全球市值最大上市公司;但在此期间,其不断提高的新款机型价格,对新款机型的外观设计创新、系统方面创新不足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于是也就有了苹果在2019年的发布会上“By innovation only”。

相比于前几年,2018年“gather round(团聚)”、2017年“Let's meet at our place(我们,家里见)”、2016年“See you on the 7th(7日见)”的随意和散漫,这一次苹果终于“认真”了起来。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但遗憾的是,这一次的发布会却没有给我们多少惊喜。

iPhone第一代尚能秒天秒地、四代之后还能偶尔揶揄一下三星,这次的苹果却是第一次对华为上了心。

撇开一本正经的A13U1不说,这次的iPhone 11最大的亮点就只剩下“煤气灶”三摄了;而在三摄上安卓阵营已经折腾了一年。

请原谅苹果近年来的创新越来越任性,任性到开始让人产生怀疑,需要专业人士的解读才能看见真谛。

不可否认它依旧精致,虽然和浴霸、洗衣机比起来有点“丑”;果粉依旧喜闻乐见。

这不,天猫开售当晚成交额一分钟内就破亿 。

对于iPhone 11暂缓5G转投Wi-Fi 6这件事情,美国境内的通讯基础太差固然能够解释一些问题,但苹果内部“向软”缺少对于硬件创新的关注也不能忽视。

但是因为iPhone 11暂缓5G就叫嚣5G无用论,把这两者强行绑定,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要知道,这些年来苹果相机错过了大屏、大电池、快充、双摄、三摄、NPU、双卡双待、全面屏等的首发;虽然在刘海屏上扳回一城,但是苹果越来越缺少手机潮流的话语权这已经是事实。

说它没有创新,显然不是;但要说它有多大创新,也很难说明。

而这一次苹果推送的新系统macOS Catalina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随航”似乎也没那么神奇。

苹果这是怎么了?

在硬件和软件上都缺少“新”意。

这样的灰度式创新难道真的需要用户自己“奔走相告”。

我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3G手机是松下、第一台4G手机是HTC,但苹果依旧后来居上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所以这一次,我们也只能期待在5G上苹果还有创造同样奇迹的可能。




渐进式创新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对于华为这一家非典型中国企业的崛起,还真有点随风潜入夜的味道。

曾经一度非常低调的华为并不引人注目,当它开始伴随狼性文化、34岁、爱国贼、P月门、5G、鸿蒙OS、麒麟990等词汇进入大众视野的同时,它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甚至一度能够扛起中国通讯领域科技创新的大旗,并且分担美国贸易战的压力。

不管大家对于华为这家企业的感官如何,是中华有为、还是谈华色变;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他经历了功能机和智能机两个时代,还从倒爷起家做到了登堂入室。

而这其中最有魄力的就是华为的大无畏精神,专注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价值:它在1992年就敢孤注一掷投入交换机研发、在1997年就敢花20亿向IBM取经、在2004年就敢独立海思半导体研发部自研芯片;至今华为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营收的10%,这样的企业怎能不叫人心生敬畏。

但华为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因为有了往日漫长的积累才有了现在的厚积薄发。

2019年2月华为发布首款5G手机Mate X;7月26日发布首款双模5G手机Mate20 X(5G),同时支持SA和NSA;9月6日发布首款旗舰5G芯片麒麟990;9月19日又发布首款内置全制式5G基带芯片麒麟990新机Mate 30系列。

9月26日,华为又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手机、三款穿戴产品以及一款智慧屏。

如期发布的Mate 30系列在侧屏操控、隔空手势等方面让人眼前一亮;而它更是敢于豪赌5G和AI,和苹果A13展开正面竞争。

虽然海外市场面临诸多打压,但华为的节奏并没有乱。

这一次上线的Mate 30三摄更是被人戏称是洗衣机、奥利奥。

不过一旦进入了华为的设计逻辑,横着拍照的时候不就是妥妥的一部轻量级相机吗?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但其实这样的圆形镜头最早出现在2012年的诺基亚 808 PureView上,直到一年后的Lumia 1020才变得更加成熟。

微软向前参考的是中兴天机Axon7s,华为向上借鉴的Lumia 1020是一款Windows Phone手机;严格意义上都算是“照本宣科”,为什么微软的可折叠双屏手机Surface Duo是复古式创新,华为的Mate 30三摄就是渐进式创新呢?

这是因为全面屏一统江湖的时候,各种形式上的“双面屏”就已经如同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了;而Lumia 1020虽然在造型上傲视群雄但它却有些偏科,用上了当时最好的相机却发挥不出足够的实力也就很难普及;而后者却没有这个问题。

以诺基亚当时的处境和华为现在的处境来看,创新需要品牌背书转化为足够的商业价值才有可能被广泛认可。

而且不管是凹造型还是整体设计,Mate 30的更新都显而易见。

余承东甚至放出豪言:华为硬件技术领先友商两代以上。

这也就无怪乎Mate 30系列发售1分钟后,华为商城销售额突破5亿。

近年来,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在拍照上的奋进有目共睹,如今业已成为手机业界拍照的新标杆;而且这种进步还不是曲高和寡的,对于摄影小白也足够友好,虽然P月事件惹人非议,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只要能把自己拍的美美的,月亮假不假谁Care。

在微软还在考虑如何折叠,苹果还在犹豫要不要跟进5G的时刻,华为专注于拍照功能的优化,依次为消费者带来双摄虚化、光学防抖、逆光拍照、徕卡色调、超级夜景、超级微距、超广角、潜望式光学变焦、暗光视频拍摄、双像录制、TOF渐进式背景虚化等功能;这样朝着单一目标的多点进攻恰恰就是渐进式创新最成熟的范式。




颠覆式创新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说到创新,我们通常会想到颠覆;以为只有理论内核截然不同、物质形态面目全非的创新才算是创新。

而理论内核往往是隐性的,也很难被业余人士修缮;因此通常我们所谓的创新往往是在物质形态上有着天翻地覆的畸变。

但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从IBM到iMac、从Walkman到iPod、从Blackberry到iPhone,后者所做的改变也比较有限;但若说它们不是颠覆式创新想必大多数人都不会乐意。

所以,这里所谓的颠覆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上的。

那么什么是颠覆式创新呢?

正如曾经的苹果和现在的小米。

苹果的手势交互、应用生态,小米的全面屏和环绕屏。

虽然有人评价小米MIX Alpha是“PPT”手机,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但谁说未来的5G手机只有平板、折叠两种形态呢?

而且这种概念意识性的突破就算用在环绕屏手机上有些“浪费”,但谁说它在腕表、VR、家庭电视和巨幕影院等领域也没有实用价值?

有意思的是因为各自不同烈度的创新苹果开始试探价格的底线,小米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窥视高溢价的洼地。

我们可以预见在性价比这条不归路上,苹果会卖得“越来越轻松”,但小米却需要走过“九曲十八弯”。

而这就是苹果和小米对于创新迥异的态度所要面临的必然结果吗?

不,只是两家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战略而已。

苹果现阶段讲究维稳,而小米却必须走向激进。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但颠覆式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它是一剂猛药,有可能救人一命,也有可能胎死腹中。

也因此我们在选择它之前,需要综合自身的资源、天赋和精力评估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创新失败的后果撑到创新成功的彼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创新。

但在现实中,我们对它却往往有所误解,其基本原则也被大多数人误用。

颠覆式创新理论自1995年问世以来便被无数人奉为圭臬,但不幸的是很多夸夸而谈“颠覆”的人却并未深入的了解过这个概念的初衷而作茧自缚。

很多人看到这个概念脑子里面全是颠覆,一开始就想无中生有,想要创造奇迹;殊不知颠覆式创新这组词主角一直都是创新,颠覆只是副词,它归根结底还是创新的一种。

一旦我们混淆了这一点,所谓的颠覆式创新也往往只是空中楼阁。

也正因为颠覆式创新有着副作用,市面上但凡号称自己是颠覆式创新的“行为艺术”几乎都背负着某种使命。

iPod是乔布斯力挽狂澜之作、iPhone是苹果的第二条增长曲线、Surface Duo则是微软的妥协和不甘、MIX Alpha则是小米对于未来终端意识形态的一次挑战。




创新的本质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创新到底是什么?

不能看他们怎么说。

看他们怎么做也有点片面。

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缺少这样的视野,站在他们的角度代入之后再跳出来,这样不管你得到的结论如何,至少不会被人当枪使。

而在理解创新之前,我们也有必要明确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新都是创新,也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着明确的目的。

鉴于消费主义催生了人们对于符号的依赖,还使人们更快的厌烦它们,这种层次的新太过肤浅;但却不得不提它们就是市面上“新”的大多数。

而创新面对庞大的市场,绝对是少数派,它是逆着潮流、掌握真理,能看透未来趋势的那一小撮人;而一旦创新深入骨髓、进入千家万户,这种新也就逐渐消弭于无形。

真正的创新往往都是这样,人们只是沉浸其中,想把它做出来;但这个新事物究竟是什么样、做出来之后能有什么用处,都是未知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类创造性的参与设定和引导,给创新打上自身的烙印。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创新都无迹可寻,通过移情和某种尺度的跨界,我们确实能够迅速把其他人、其它行业的经验移植到新的领域,这也是一种创新;不过这种创新因为缺少技术和资源上的壁垒,所获得的创新红利有限,也就不会成为主流。

主流的创新最初看起来也许有些不务正业,最初的火车还没马车跑得快、最早的电话只是让人多说了几句废话、而现在的5G也只是网速稍快而已。

但它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又能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何种程度的迭代和尝试,这一切都充满了想象力。

大众意义上的创新虽然也可以在实验室中产生,但它更多的是在无意中涌现;诸如微波炉、不粘锅、心脏起搏器等,都是意外的产物,就连“毁誉参半”的伟哥也只是因为辉瑞公司原本研发心脏病药出了意外。

而现代化的创新早已不能凭借个人兴趣自给自足,尤其是重大突破,往往都需要密集资金投入和团队合作;这就决定了创新不可能漫无边际,但限制太多创新也很难瓜熟蒂落。

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就像“养孩子”一样,创新需要“呵护”,但它本身也需要相当大的自主性,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失控”。

时至今日,创新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概率问题,需要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而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市场环境作为保障,汇拢创新型人才、聚集流动性资本在稳定的生态组织中达到临界点产生“化学反应”。

如果说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溢出,它要么有魄力要么有余力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那么对于产品而言,创新就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溢出,它一定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同类型产品更加优秀,哪怕是偏科也没问题。

创新,华为,苹果, 点评此图

创新,是科技行业的生命线。

因为科技原本是一个理论化的概念,它只有被“具现”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社会效益。

而大多数人获取的科学知识往往都是一样的,基于微观物理的尺度我们掌握的科技理论更是如出一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更通俗、更有效、更吸睛的姿态去“包装”它们,才有机会加速它们的普及和民用化。

而在创新普及这一块,源于企业自身文化对于利润的追逐,这种“包装”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此时此刻,你怎么定义创新的,创新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

但也不是说颠覆式创新存在风险,山寨、灰度、渐进式创新就可以百无禁忌。

粗糙的复古是对自身品牌的透支,君不见一众友商Cosplay苹果的时候,自己有黑历史不说还一度把人家捧上了神坛。

精致的灰度是对自身品牌的消耗,君不见苹果在信号、续航和发热上“消极怠工”,却在彩虹游戏中乐此不疲。

大胆的渐进对于品牌的助益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君不见从双摄、三摄到四摄,华为不断的颠覆自己,却无法积累粉丝存量。

企业级的颠覆式创新则更像是在用一个不怎么完善的作品,去对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成功了固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万一不成功呢?

而在手机这个行业,与其说现在的消费者对于价格越来越敏感,不如说消费者对于创新的性价比越来越重视;没有5G的苹果又一次在定价上做出了妥协,而拥有环绕屏的小米更是敢喊出2万的高价。

这种趋势在印度市场得到了生动反馈:苹果遇阻、OV减速、小米称王。

虽然在小米上无法获得苹果一般精致的体验,但该有的功能、该添加的创新小米一个都不会少。



PS:头图来自于Behance作者@Leo Natsume

部分素材来自于@虎嗅

赞赏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8收藏作品 10赞起来+1

1位TOP榜设计师点赞推荐

查看更多

留言板(5

添加表情
登录后评论 添加图片
    最新 最热
    炖个虾味鸡 2019-10-18
    举报删除 收起回复

    玩意东西的员工?

    何鲸洛 作者 2019-10-18
    举报删除 回复
    对。。。
    我也说一句
    |.Candy 2019-10-15
    举报删除 回复

    创新的风格确实各不相同。。

    成熟仔 2019-10-15
    举报删除 收起回复

    这是专门的写手吗?写得好厉害

    何鲸洛 作者 2019-10-15
    举报删除 回复
    过誉了。。。
    我也说一句

    你可能还喜欢 换一换

    点赞 收藏 关闭弹幕 留言
    分享
    收藏
    创建收藏夹

    创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确定

    举报评论

    恶意辱骂,诋毁
    垃圾广告信息
    黄赌毒,诈骗信息
    政治敏感问题
    其他原因
    提交

    删除评论

    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取消 确认

    我的画板

    创建画板

    创建画板

    画板名称
    画板分类
    选择行业
    • 家电产品
    • 数码智能
    • 交通工具
    • 家居家具
    • 厨房卫浴
    • 办公产品
    • 医疗器械
    • 工具设备
    • 儿童母婴
    • 运动户外
    • 建筑室内
    • 其他

    确定 取消
    已采集到xx去查看>

    何鲸洛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赞赏金额

    ¥ 1
    ¥ 5
    ¥ 10
    ¥ 50
    ¥ 100
    其他

    赞赏金额

    微信
    支付宝
    确认支付

    最高赞赏200元

    支付宝支付

    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支付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余额支付

    当前余额:¥0.00

    支付操作会向你普象账户的注册手机号发送验证码
    请注意查收

    发送验证码
    确认支付
    支付成功
    关闭
    发送
    0

    评论

    200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