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交流
楼主

设计疯人院

十年前她游学欧洲 ,十年后受邀欧洲巡讲

交流浏览1.6k回复0时间2020-05-09



十年前她在柏林学习用户体验。日前,她受邀赴巴黎Semiofest,里斯本Zoom smart cities,法兰克福Merck trend concertation参与专业的国际研讨会,在服务设计,智慧城市,CMF以及符号学等领域以其丰富的经验,用专业视角给欧洲设计同行们传递着她设计的感与悟。




黄晓靖


设计策略与趋势专家

YANG DESIGN策略总监、合伙人


 

就读于广州及柏林,导师为德国用户体验专家,在产品策略、用户研究、服务设计、品牌DNA,及趋势分析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


 受到包括波音、宝马、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富士通、BOSE、施耐德、日立、三星、海尔、联合利华等客户的委托进行设计研究,担任三星全球产品竞争力评估专家。曾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IDEA奖、亚洲最具影响力银奖等奖项。著有《中国设计趋势报告》、《生活美学商业趋势报告》、《中国亚文化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中国家居潮流风尚报告》等,长期担任德国《md》等杂志专栏作家,并应邀担任TEDx、Color Marketing Group、CareShow、Semiofest多个国际设计活动的演讲嘉宾及评委。

 



 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是YANG DESIGN策略总监及合伙人。我过往的从业经验主要涉及产品策略、用户研究、服务设计、品牌DNA及趋势分析领域。作为连续五年波音唯一选择合作的中国设计咨询机构,我所带领的团队为其完成了包括中国消费者洞察、用户体验、趋势研究及品牌识别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研究与设计,为飞机内舱提供了多个创新设计方案,一直以来获得了美国波音总部的高度评价。从2016年起,我们为现代汽车集团研究及设计的8090后汽车外观色彩已在全线车型上应用。



比较欧美,目前国内系统做设计研究的比较少

你有怎样的期待和初心


相比起单纯的工业设计,我在读书时就感到设计策略研究更吸引我,因此有参与不少用户研究项目。在德国时我学习的是体验设计,但后来在YANG DESIGN的工作会更为广泛。YANG DESIGN的目标是中国最具前瞻思维的设计公司,我们服务的客户也包括国内外众多领先品牌,在我看来设计研究本来就是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你认为做设计研究与具体项目设计需要的能力差异在哪里?


设计研究工作比较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的研究分析能力,另一个是沟通能力。比如,在我创办的设计策略研究所,我们的项目包括产品策略与品牌识别性、CMF(色彩、材料与表面处理)与趋势研究、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等专业范畴,并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来执行。此外,我认为不断学习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毕竟能从院校中直接学习到的技能往往落后于商业化的项目需求,而客户需求、学科和方法论永远都在推陈出新。


平时是否会遇到客户或市场不理解的情况

能具体说说吗?


在我读书的时候,iPhone还没有出现,因为在柏林的德国教授的专业名为“体验设计”,很多人都还不明白具体指的是什么。而如今,受到品牌多年的市场教育,优秀的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一个产品的重要标准。我从客户中见到最常见的误区之一是,很多人不清楚传统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研究的区别,比如提出是否研究人数越多越好。普通的市场调研并不能完全取代用户体验研究。从方法上来讲,市场调研通常会研究消费者购买了什么,需要统计学知识支持;而用户体验研究却往往研究用户为什么这样做 ,并需要动用到心理学、社会学、设计等跨学科的知识。从结果上来讲,市场调研往往得出的是一个较平均的结论;而用户体验研究却能挖掘被忽略的问题和需求,并转化为新的设计机会点。因此,用户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是满足用户需求,超出用户期望,从而实现商业目标。

以我们为全球第一白电品牌所做的创新空调项目为例,在前期沟通时,品牌向我们分享了其中一个市场调研结论: 外观是影响受访者是否购买某一空调的关键决定因素。这样的结论虽然听上去是对的,但是却没有告诉研发人员“为什么”,并且应该开发怎样的新产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通过YANG DESIGN的用户洞察,我们总结出消费者希望从视觉上感受到强劲的风力, 因此空调的正面应该设计多个出风口,并加大出风面积和角度;产品在整体造型上也应该以动感线条体现强劲的风力。



系统的研究是否和“灵感”或“感觉”这些词汇冲突

你怎样理解?


产品的购买和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况下,理性和感性的原因都会影响购买决策和使用感受。比如,我们合作的某汽车品牌市场总监曾经生动地描述当下消费者的购车决策:第一眼看上去这辆车很吸引人(感性因素),然后再看价格的时候发现并没有超出预算(理性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两者并没有什么冲突。一方面我们需要从设计研究中获得让人兴奋的灵感,另一方面也需要理性地考虑很多实际的限制。


 你们发布的《报告》如何避免一家之言

使其具备客观性?


在欧洲,设计趋势预测往往会被设计展和前卫的设计作品所主导。这样的做法本身并没有对错,只是缺少社会环境作为语境,在国内比较难被所理解,造成水土不服。

在亚洲,特别是与日本合作的项目,我们会基于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人的审美偏好,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心理原因。相应地,在《中国设计趋势报告》中,我们每年都会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设计六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六大领域的专家访谈,提出符合中国人生活形态的预测。目前,这也是少数针对中国市场的设计趋势报告。




想象再十年后的你


保持目前状态,在做相似的事,我喜欢如此




原创

收藏
回复

发布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