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交流
楼主

设计疯人院

由一只鞋开始看起

交流浏览1.7k回复0时间2020-05-09



先问个问题

拿齐以下这些奖项
需要多长时间?


有位设计师用了仅仅一年时间
来自2-LA设计事务所的时晓曦
今年拿走这四项设计大奖

时晓曦

工业设计师

2-LA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



最开始了解时晓曦

是来自于这只鞋:JSshoe

前段时间在kickstarter众筹的火热

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

这帮他收获了G-MarkBest100和IDEA铜奖




华米的手环Amazfit帮他赢得今年的红点和IF

就这样

今年拿到全球4项顶级设计奖

其中还有日本G-Mark的最高荣誉Best100
完成了难上加难的设计界大满贯
这在全球设计界鲜有听闻

 ”这应该可以呼唤神龙了“



好吧!疯人院并不是唯奖是举

我们来认真解读下这些作品





全球首款3D针织鞋

设计的初衷

是想改变现有鞋类制造业

繁复的生产流程

大量人力和生产线的碳排放量非常巨大

受到到制袜行业的启发

我们将普通针织机器改造为可以3D针织的机器

让鞋子可以像做袜子的方式做出来

节省了近80%的生产流程

同时节省了将近90%的人力

我们众筹的1000+双鞋

鞋面部分只由1位工程师和2台针织机完成研发过程将近2年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

终在2015年做出了像样的样品

在最终的用户试穿过程中我们发现

因为我们出行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开车出行已经成为城市人群

最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但是我们的鞋子还是以行走

为第一出发点

我们就针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

结合3D针织360度透气的特点

将第一款JS 3D针织鞋定位为司机鞋

这样的特点同时也适用于

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都市人群

和旅行出差需要带多双鞋的人群




Amazfit手环

这个项目的概念设计过程非常快速

这种快速是因为我对可穿戴这个概念

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生活体验

从内心深处我已经知道我设计的方向

就是在新疆长大的孩子(时是新疆娃)

佩戴玉石的习惯

而在众多玉石里

我对于平安扣形态的玉石情有独钟

简洁而饱含寓意的造型

蕴含着从古而今前人智慧

而玉石的质感是人见人爱的

同时这个简单而智慧的形态

具有穿戴的无限可能

用户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来自定义喜好的佩戴方式

但是想要把这种质感和平安扣的造型

和现代可穿戴科技融合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和野心的

一是材质

二是将各类传感器和电池芯片等

堆叠进一个中空的造型.

 首先是材质上的解决方案

重点有2个

一个是亲肤

一个是能够类似玉石的质感

在这种思路下很快 排除了塑料和金属

我很自然的想到曾经接触过的陶瓷材料

工业陶瓷在高级腕表

首饰的运用是很普遍的

所以运用在小型可穿戴产品上再合适不过了

同时陶瓷亲肤,防刮,坚硬,光泽温润的特点

很适合可穿戴设备

在研发过程中

在国内的几大陶瓷厂磨泡了一个多月

去和厂商共同探讨研究

不得不说对于设计师来说

下厂是极好的学习和体验

从设计师的角度对材料和工艺的了解

和工厂本身对其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每次下厂首先就是要了解材料的加工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去有针对性的设计来体现材料优势

以Amazfit来说

外侧分件线的摆放偏向一边

充分利用了陶瓷成型后抛光的必要过程

很自然地将分型线去除

相比起金属和塑料在类似处理上要增加额外工序

这一个小的细节就是充分了解材料制成特性的设计

同时分件线没有设置在外侧中间

让用户在触摸时不会有刮手的感觉

能充分享受陶瓷质感的温润和光洁

这一有方向性的设计也让产品有了正反面之分

用户在进行充电时就知道如何放置 

 另外一个挑战是如何和硬件团队共同合作

将设计从概念转化为产品

无线充电线圈简直和环形设计是天作之合

唯一较大的堆叠困难是电池

这也是最终选择定制电池的原因

在研发过程中

设计师和整个硬件团队的相互了解

支持是产品最终完成度的极大保证

所以我一直认为美好的团队

是在每一个职能上有一个优秀的专家

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一定会产生好的作品



拿下大满贯的作品介绍完

再来翻翻他的日常和过去吧

时晓曦

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目前主要活动于美国加州和北京

2014年和来自芬兰的资深工程总监 Matti Maatta

在美国创立了

2-LA(To LosAngeles)设计事务所

中,美,欧三地积累的宝贵经验

服务于来自全球的客户

目前主要客户包括

美国迪斯尼,腾讯科技, 华米科技

以及来自中美优秀的初创企业


除了以上作品

深究一下才发现

他曾经也设计过手机

而且销量:还 挺 大!

单款销量排在


超过1.5亿只

这是他刚进Nokia主导的第一个项目


手机历史销量全球第3的诺基亚1200

及销量第9的诺基亚1208

均出自他手


当年他以专业第一的名次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随后加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

成为诺基亚在大中华区的第一批设计师

在此期间领导设计了多款明星产品

还有当年的街机诺基亚5000


2008年被外派到诺基亚北美设计

负责北美市场手机的工业设计及项目管理

2012年被特别任命为

诺基亚保密级别最高的

诺基亚平板电脑项目 Lumia2520的主设计师

项目最终获得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

颁发的最高级别的IDEA金奖




谈谈你的成长之路?
在企业里可以锻炼到很深入的部分,每一个项目都走的比较扎实,从调研,设计,开发,供应链,市场推广,销售跟踪,这里面每一项我都很认真的参与过。对我来说是很幸运的职业起步,后来做设计工作室在企业里的专业经验和每一个客户分享,尤其是我们合作过的创业公司很多时候是没有专业方式方法,做工作室是多面手,我们经常会从设计开始,最后把客户的供应链和市场推广都解决了,做工作室好玩的是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他们的合作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如果职业从工作室开始先接触各行各业,在从这些行业里选出自己想专精下去的,去一个相关的企业去深入研究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对于设计师十多年经验,你认为对于这一阶段的(成熟)设计师之后应该再在哪些方面提升?
还是设计本身,十年的设计师还是年轻,多年前看到一位设计界前辈的话大致意思是“世界上没有好的年轻设计师这一回事“对这句话我还是很认同
这些年来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职业箴言,一是觉得确实有些道理,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在设计的道路上保持谦卑,不断学

习。毕竟,以自己的年纪在设计圈还太年轻设计师就一辈子把设计琢磨透了就挺好的,每个人悟性不同时间也不一样吧,我是还在学习的设计师。


如何保持自己的思维的敏锐与独特?

设计的灵感往往和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在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经历已经被碎片化,很多的设计师在做设计前就是去Pinterest 这一类的网站搜集相关图片寻找设计参考,但是这种快速的灵感激发往往不足以支持一个成熟的设计思路,或许可以在某些细节上有所借鉴。

我觉得设计师需要从个人经历上去挖掘灵感和思路,如同作家都会在个人经历上加以发挥形成文学作品,设计师应该是运用设计思维去折射出个人的经历的事,物与人。转化提升为美轮美奂的产品设计,同时不失个人的风格特点。这种经历越丰富越精彩对

于设计的转化越有帮助。




你会在意你的个人设计风格吗?

个人设计风格是我认为作为设计师很核心的价值

我总结过自己的设计特点,我特别在意线型之间的关系,好的比例之间是有气存在的。这个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练习,每个设计

结束后我都会花不少时间去总结设计的方方面面。



目前的精力分配如何?

目前主要精力还是在客户项目上,自己的项目是弥补在客户那里碰不到的问题或者一些需要长时间持续投入的事情,比如3D针织

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对传统生产形式的改进,我们一直都对工艺技术有持续关注和创新,这一类的研究经常会转化到对客户实际的

帮助上。





这群人痴迷于搞设计

一搞5年、10年、20年

他们一定是疯了

原创


收藏
回复

发布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