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交流
楼主

设计疯人院

MD设计师 以后别再叫我们“工”“工”“工”

交流浏览5.2k回复1时间2020-05-14


我的专业是结构设计师


10年前刚毕业在东莞的一家设计公司上班

所以那时起初的认为工业设计是ID+MD

ID就是产品外观设计,MD就是结构设计

在小型设计公司的好处就是

可以想做你想做的事情

没太多约束和大公司的管制

所以在第一份工作里

有的项目我就主动开始尝试去做ID的工作

然后一直把MD做完

那时对工业设计的领悟

ID最大的难点

不是结构的实现难度

而是创新后的接受程度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喜好差距太大

所以要做到人见人爱

是个非常有挑战的事

MD最大的难点

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

而是,实现后的外观还原度

。。。。

文远友

10年设计经验 


2007年毕业后进入东莞甲子设计有限公司

正式入坑成为工业产品设计师,主职:ID+MD

2008年飞越深圳:入职雷骏设计有限公司,主职: MD

2010年创业:成立博爵设计有限公司,主职:MD

2015年至今:入驻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设计师,主职:ID+MD


2016年10月31日成立个人公众号《结构弹设计》

弹设计寓意:谈设计,也可弹性设计

这个其实就是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将经验总结,技术归纳

方便新人学习,方便自我复习

 

从小,爱专研,爱分析

爱把新衣变旧衣

长大后,努力过,失败过,从未放弃过

是一个将现有技术发挥到极致的闷骚男

另可加班死磕,也不妥协将就




随着这几年国内获得设计奖的越来越多

 每当看到IF,红点的颁奖典礼

我就羡慕嫉妒恨

为啥都是外观设计师的盛宴

却找不到结构设计师的身影

你们被人高高的赞誉,走着红地毯

而我们却被客户死死的追着,独守电脑房

凭什么,颁奖的是你们,搬砖的是我们

而最近工业设计的领悟

设计师(ID)多接触项目前端

从市场用户的角度出发整合技术,工艺问题

优秀的设计师必然会充分合理的运用条件,趋利避害

他们的工作范畴已不再是十年前的外观设计

所以有些时候他们拿奖是实至名归的

这也要求我们MD

需要更多的cover更有价值的产品研发环节

甚至必须要参与全流程,全链条

大家通常叫我“文工“

工程师的定位有局限

对现在MD的工作描述不够准确

那些创新不仅是ID们问题

需要我们做的也不只是十年前的

去还原外观和实现生产

同样要求我们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我看现在的ID、MD甚至供应链、品牌、市场

需要更紧密的结合

且知识面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其实我们也是设计师

以后别叫"工“啦

姓吴的姓宫、龚的上火好多年了

哈哈




按照住院流程还是发些作品以验正身

作品实在太多

以前的显老

现在的又要保密

确实不好找

就找几个去年的吧!

HKC显示器B 4000

目前京东有售

由我负责的产品外观设计

 

HKC显示器B 5000,B 6000,B 7000

目前京东有售

我完成了产品外观辅助设计+结构设计

 

HKC显示器X320 PLUS

目前淘宝有售

我完成了产品外观辅助设计+结构设计

 



设计这条路很苦,也很酷

爱上了,就别嫌弃它

持续坚持下去很累,也易醉

选择了,就别轻易说放弃


做设计的朋友应该都是共有一个特性

就是看到自己幸苦创造出来的产品

呈现在自己面前,会很亢奋

看到别人夸赞自己的设计很好,会更亢奋

然后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持续坚持

希望能够做的更加完美

设计也是一种精神Ya Pian

一旦爱上了就停不下来









初来疯人院总不能空着手

也得证明我确实是MD专业出身,而且干了十年

特转发一篇前段时间整理的

关于检讨模具与成型的基础知识 


当一件产品结构设计完成后

就需要进行模具设计

然后再注塑成型

那么产品T0出来后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就需要你去发现,然后提出来

让模具厂商去解决

所以,你必须得能够看得出那些问题那些是可以接受

那些是不能接受的

这样才能更好的快速推动产品量产


我们根据一款产品实物分析模具与成型要点

根据上图所示,这是一款手机的中框

全部为非外观面,而且是素材

这样就能更好的观察问题了

请忽略背景,做为一位专业的农三代

确实没有更好的桌面来拍摄产品图


【01】

我们来看进胶点在哪里,用的是什么方式进胶,几点进胶

根据上图所示,标识A处为4点直接点进胶,标示B处为预留的进胶点。 


问:

为什么要设计预留进胶点? 


答:

为了解决后续注塑成型打不满胶,减少成型压力

防止缩水等成型问题而多设计预留一个进胶点主

起到后续缓解作用

那么产品T0出来后

需要观察模具设计的进胶方式与进胶点

是否与前期结构讨论的方式一致

如有少做进胶点,则通知公司采购

可扣部分模具费用

另外还需要检查进胶点是否高出

是否影响结构装配等问题


那么除了点进胶方式,还有那些进胶方式?

1,盘形浇口: 沿产品外圆一周而扩展进料

其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消除结合线

有利于排气,水口常用冲切方式去除

设计时注意冲切工艺


2,扇形浇口: 从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渐放大呈扇形

适用于长条或扁平而薄之产品(PC镜片类)

可减少流纹和定向应力

扇形角度由产品形状决定

浇口横面积不可大于流道断面积


3,环形浇口: 沿产品整个外圆一周扩展进胶

它能使塑料绕型芯均匀充模,排气良好

减少结合线.但浇口切除困难

它适用于薄壁长管状产品


4,点浇口: 是一种截面积小如针状之浇口

一般用于流动较好之塑料

其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其直径

所以脱模后浇口自动切断

不须再修正.而浇口残痕不明显

在箱罩,盒壳体及大面 积产品中应用相当广泛

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个分模面,便于水口脱模

其缺点是因进浇口较小易造成压力损耗

成型时产生一些不良(流痕,烧焦,黑点)

其形状有菱形,单点形,双点形,多点形等


 5,侧浇口: 一般开设在模具一边

分模面上由内侧或外侧进胶

截面多为矩形,适用于一模多穴


6,直接浇口: 直接由主流道进入模腔

适用于单穴深腔壳形,箱形模具

其流道流程短,压力损失少,

有利于排气,但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


7,潜伏浇口(牛角进胶口):

其浇口呈倾斜状潜伏在分模面一方

在产品侧面或里面进胶脱模时可自动切断针点浇口

 适用自动化生产


【02】

来看前后模主体分型线在哪里?对整体外观结构有那些影响?

根据上图所示

箭头位置为分型线位置

那么前后模分型线是根据这个位置一周圈分型的

从正视图来看

一眼看到的全部为前模(左图为前模部分)

看不到的为后模,或者滑块(行位)部分

那么侧边直升位就需要做1.0度以上的拔模

 当产品有外观面的时候

需要检查分析线是否有走到外观面上的

是否按照前期结构讨论的方式去制造模具 


【03】

来看顶针位置,哪里为圆顶针,哪里为扁顶针

根据上图所示:

标识A处为圆形顶针

标示B处为扁顶针

 所以当看到产品时

就需要检查顶针位置是否有高出

或者外观面有顶白等问题

这些关系到外观不良与结构装配是否干涉


【04】

来看模具上需要刻那些字,有那些要求

根据上图所示:

A标示为生产日期

B标示为产品型号

C标示为材料牌号

D标示为可回收标志

E标示为生产月份 

除去这些基本的标示以外

有些公司还需要,产品版本号

ROHS标志,材料厂家代码等

其他环保或者特殊标示

如果产品为一个模具出几个产品的

还需要刻模穴号来识别

防止有些模穴号的产品成型出来有问题,好识别修模

刻字区域一般为凹面刻字

如果刻字区域内没有结构件配合面

则可以允许凸面刻字


【05】

来看产品成型有那些缺陷,那些可以接受,那些不能接受

根据上图所示

A处箭头所示为成型缩水痕迹

如果此处为外观面,则不可接受

如果为非外观面则

根据结构性能是否有影响去判断是否接受


B处箭头所示为成型应力痕迹(厚薄胶印痕迹)

如果发生在外观面上,则不可接受

如果在非外观面,可接受,此痕迹不影响结构性能


根据上图所示,箭头位置为跑毛边

如在外观上,此问题不可接受

 是否发现此产品跳跃了

是的,此产品为其他的玩具产品

原有的产品模具加工很好

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毛边痕迹

没办法,只能找个玩具暂时替代示意了


根据上图所示

此处有很多条长方形的方块

此为模具设计上的排气槽


那么一个塑胶产品哪里最容易跑毛边?


前后模分型线位置,排气槽位置

顶针位置,走斜顶,行位位置

总之,模具加工有单独分离出来的配合处

都是有跑毛边风险的

毛边除去外观面不可接受

其他区域只要不影响结构性能,均可酌情接受


那么塑胶产品成型除了以上这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

文字太长据说会抹杀阅读兴趣

这些缺陷就不在这里一一阐述

咱们下回见





转载

收藏
回复
· 全部评论 ·
1楼

Min Product

一木大师是你吗吗

回复 2021-05-07

发布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