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交流
楼主

东象设计

我们每个人 对全新事物都是抵触的

交流浏览2.5k回复0时间2020-03-31


点击查看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7VKFMXf01lA70HuNkZw--w



我们每个人

都是抵触全新事物的 

这是人性 

从原来熟知的环境事物走到未知

总是有不安全感

但有些人或无知无畏或看得更远

这种抵触便更容易消散而已

比如当年汽车的发明

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

如今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而且还“长了翅膀”

但谁还记得

汽车刚作为新事物面世时

有多么被人们嗤之以鼻吗


 汽车刚面世遭受的那些冷眼旁观 

The coldness of the car 


1886年1月29日 

130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第一辆汽车

本茨也被誉为“汽车之父”

奔驰英文名叫benz 

发明了第一台车 

刚出现的新事物 

总是被diss 

尤其那些保守派 

说是保守派 

有的是思想保守 

但更多的是既得利益者

对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严加看护






“卡布奥雷”蒸汽汽车

车长 7.32m 车高 2.2m 

车架上放置着一个像梨一样的大锅炉

前轮直径 1.28米 后轮直径 1.50米 

前进时靠前轮控制方向

每前进12~15min需停车加热15min

运行速度3.5~ 3.9km/h



这辆三轮汽车重量为254kg

前轮小后轮大

配有卧置单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排量785CC,0.89匹马力

最高时速达15km/h


他们群体庞大而且非常有手段

主力队有:

讨厌汽车带来的那种平等感的

——欧美社会上层人士

有被抢了生意感受到生存危机的

运输业主力——马车商人

啦啦队: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

当然也有大裁判:政府

结果是站在了马车一边

舆论一边倒地“妖魔化”汽车



伦敦市一名议员说:

我们为什么要用这种吵闹

危险的工具为我们可爱的城市招惹一堆麻烦呢?

于是欧洲的报纸上开始刊登

描绘汽车爆炸场面的漫画

坐在车上的人血肉横飞

其目的是恫吓人们不要乘坐汽车。

在报纸的宣传下人们开始仇视汽车:

医生认为汽车污染空气

骑马的人指责汽车惊吓了他们的马

农民抱怨汽车对他们养的牲畜构成威胁

马车商人更是抨击汽车破坏社会秩序

英国一些农村妇女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了联名请愿书

希望女王下令禁止汽车上路:

汽车让孩子受到威胁

家里的物品被汽车发出的黑烟污染

汽车的噪声吵得让人睡不着觉



在汽车被“妖魔化”的背景下

百年可笑的《红旗法案》出-台

规定汽车在街道上必须跑的比马车还慢

市区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2km/h

郊区不得超过6.4km/h

汽车也沦为大众的笑柄

同时马车再度兴旺起来

哒哒哒的载着这些大佬们

去往主要城镇的商业中心

为保证马车上“贵人”的安全

英国法律要求在与马车会车时

汽车要停车为马车让路

有的城市甚至不允许

汽车在大路上行驶

马车铺的老板

也对汽车恨之入骨

常常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



由于英国

在当年世界权力版图上的地位

这一法案的恶劣影响还传播到了其他国家

连一向对新事物接受度很高的美国

也出-台了各种本土版的《红旗法案》

1875年美国议会也作出决议

认为汽车是危险物品:

含有一种与我们任何常识性的

概念都不相符合的、极其危险的自然力

对汽车的使用和制造进行了干预

1897年

斯图加特的马车出租协会会长

怒气冲冲地冲进市政大厅

对市长说你再不下令禁止

那个叫做汽车的怪物上马路

让那种怪物不断地惊吓我们的马

我就下令全市的马车罢工




1901年

汽车到了我们中国

“慈禧”对新事物的抹杀更是厉害

压根不给你表现的机会

一律一棍子打死

缘由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慈禧心想:

我居然和车夫平起平坐?

这成何体统?

你还是跪着开车吧?

这车跪着开还怎么开啊

就算现在也不行吧

不能跪着开也行

慈禧果断又换上她的16人抬大轿

于是这辆奔驰轿车

便被老佛爷打进了冷宫





这些人看护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也是相当的厉害

欧洲即得利益守护大神

让奇葩的“红旗法案”

施行了30多年才废除

硬是把汽车制造业拉后了十多年

当然我国更厉害啦

凭借着一私之利

1956年才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虽然人当时有些人

还提出了很富有远见问题

比如:

使用汽车会造成道路拥挤

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

报废的汽车导致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汽车不环保

倘若我们

当初看到这些问题后

车制造者退缩了

也随了即得利益者的心愿

马车真的替代汽车

那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倘若马车代替汽车,现在的生活怎样?

Carriage instead of car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仔细想想

道路拥挤应该怪路啊

这不盘旋路立交桥

变轨车道立体停车库都来了

新能源汽车也在努力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报废的汽车也会回收再加工利用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让你不再只爱一个人

抱歉那就是你自己问题喽

关键是马车代替汽车

这些问题就会解决吗?

就真的环保吗?

别幼稚了

可能马粪早埋没了我们的尸体

来我们把100多年前的情景再现下



环保不可能的

雾霾中还带着臭味儿

在19世纪末

马粪成了欧美都市人

最难以启齿的城市顽疾

当时纽约每天15万匹骏马

产生出300万磅新鲜粪便

和4万加仑的新鲜尿液……

不少地区马粪的堆积高度已经达到了12-18米

气味和模样自不必说

最恐怖的它们简直就是

一座座被苍蝇宠爱的沼气山啊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炸裂

将成千亿的小蛆蛆和破伤风孢子

均匀地散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伦敦也好不到那里去在19世纪末

城内30万匹马每年出产10万吨马粪

雨天时它们成为了

最有气味的沼泽河流

大太阳时它们会摇身一变化为尘土

再被风吹起……

飘飘荡荡地与建筑和路人缠绵悱恻

腐蚀你的皮肤,腐蚀你的眼睛

腐蚀着你的呼吸道......

不就像今天的雾霾而且还带着臭味儿吗

伦敦那带色儿的雾霾有它一份

也难怪不少专家怀疑

19世纪时暴发的伤寒和婴儿腹泻病

恰是由于马粪和苍蝇数量的激增造成的



踩踏死人事件

不亚于现在的车祸

毕竟马车的发动机是活物

还是有控制自己思想

和行为能力的高级哺乳动物

且古早时期的马车

无论中外都是贵族专属

一般打底两匹起啊!

所以,当几个有自己思想

容易受惊的脆弱生物被集结在一起……

一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就此诞生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

这种危险更是翻倍

行人动不动就会遭到

马儿们带来的踩踏、踢咬等惊喜

关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XX等

各种古国人民死于马车的数据,早已无从考证

咱就拿纽约来说事儿吧

1900年的纽约人口基数350万

其中有200人被马车撞死

2018年的纽约人口基数达到了850万

只有196人死于交通事故

数学不太好的象宝认真算了一下

这似乎意味着

120年前交通事故引发的死亡率

比如今高上2.5倍



饲养训练存放费用

不亚于汽车加油保养费用

坐马车看上去的确拉风

但是马匹不是阿猫阿狗

(话说如今阿猫阿狗主子们吃的可比我好)

买进来便宜后续喂养训练和存放却无比昂贵

单拿喂食举例

19世纪每匹城市马

每年大概消耗1.4吨燕麦和2.4吨干草

曾有一位相当老道的腐国农民算过一笔账

以上农作物一般需要5英亩的土地面积

足以养活6-8个人



19世纪的城市

堵车已成日常标配

马车的数量

19世纪中后期开始爆炸式增长

同时欧美城市人口数量也在暴增

后者在一个世纪里头增加了3000万

贵族们依旧要用马车显摆

商人小贩要用马车运送服装

农民伯伯要用马车运食物

任何人都需要用马车运家具……

对了最早的消防队也是马车的活

曾有一组数据:

1901年腐国用于客运的马匹有47万

用于商运的有70万

在马车的鼎盛时期

欧美人大约需要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来养活城市里的各种马

直接超过了克罗地亚的国土面积……


那时的伦敦街头

每天都有起码5万匹马

在同时哒哒哒

真正的万马奔腾

城市的人口密度在飙升

城市交通正在飞速发展

但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则却严重滞后

于是任何一个欧美城市

马车和行人永远乱作一团。

对了在酷爱作死的伦敦

还应该加上比马车更吵的有轨电车

堵车就此成为各大欧美城市的标配




马权何在?

天理何在?人性何在?

死马也是城市道路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了马粪这种不可抗自然规律

19世纪的人类头上

还悬着一项无法磨灭的原罪——马匹过劳死

在我们谈论996惨无人道时

19世纪末的城市马几乎都是007

尤其是“干”轨道马车的

平均寿命只有2年

一匹正常马的寿命是25-30年

据说这是当时

不少公共马车业主达成的共识

他们认为马是一项相当巨大的资本投资

在城市土地上饲养马匹的成本过于高昂

还不如让马匹分批快速过劳死……

更别说让车夫扶起来了

要知道一匹马的平均重量是600公斤



有人性的车夫会把枷锁卸掉

让马缓缓之后再像萌萌一样站起来

但大部分在城市摔倒的驮马

十有八九会遭受重创

唯一让马与人

都解脱的方法是直接射杀

最不人道的无疑是直接遗弃

车夫爽了马难过

后者横在路当中奄奄一息

交通彻底瘫痪

无数路人车辆跟着一起难过。

话说在19世纪的欧美城市

做一匹马实在是太受罪了

因为除了过劳死摔死射死……

还有大批马是被大规模家畜流行病弄死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1872年美国那场瘟疫



曾有人做过统计

东北部城市起码死了有5%的马匹

逃过一劫的也大都羸弱不堪

于是运输业停滞

各色货物堆积在码头腐败

食品价格飙升……

最要命的还是那场史诗级的波士顿大火

据说之所以全城被烧个精光

很重要一点是

没有足够健康的马匹拉消防车

然而到了20世纪初

问题突然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说

真是要万分感激那些年

那些前赴后继造出电动车和汽车的超级勇士们

可是当时的那些人

为什么还要极力阻挡呢?



 对新事物的封杀,是愚昧还是?

 Is it foolish to block new things?


汽车与马车的战争

持续了数十年

最终这个新生事物

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战胜马车

成为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这数十年的阻力

真的是所处时代的愚昧吗?

也许曾经新生的事物

用它们的虐历可以告诉我们


我们常听到的

与汽车和火车比赛的马车夫

与蒸汽机比赛工作效能的纺织工

以及与阳光和煤油灯较劲的蜡烛商

而胜出的煤油灯

在其后出现的电灯来临时

也干了几乎相同的事情

而之后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

也犯了几乎相同的毛病

为了捍卫他一手建设起来的直流电照明体系

他不贻余力打压和抵毁

交流电体系的发明者特斯拉及其技术

为了增加可怕效果

他甚至发明了电刑椅

还当众用交流电电死一只大象

这并没有改变交流电成为人类主流的用电方式


这就是新事物的强大

曾无数次地将这类

给历史开倒车的人

变成一个又一个笑话

但他们缺丝毫没汲取教训

在每一个新生事物面前

都会出于既得利益考量

或对新发展趋势做出各种荒唐事情

所以对新事物的封杀,是愚昧还是?

是,但一定不尽然

大众各种意识和观念的碰撞也不足为怪

但最关键的还是

美好事物与阴暗人性的较量



 正确的引导,比封杀更重要 

Correct guida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illing


还有刚冒出不久的电子烟

大家都期待着有个明确的标准

你让电子烟这口锅

倒几滴油(油烟)

加几根菜(添加剂)

放几克盐(尼古丁)

我们都按标准来

结果没想到被连锅端了

汤没喝到倒惹了一身骚

网上舆论狂轰滥炸一片倒

铺天盖地的是

美国电子导致烟肺病爆发

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风味禁令

国内为青少年身体健康禁售网络电子烟

几乎所有舆论导向都围绕着

电子烟的“使用风险”和“青少年成瘾”

有些主流媒体甚至为了蹭热度

不管监管目的为何

使劲的往电子烟身上扣帽子

这也让民众目光停留在美国电子烟肺病问题上

导致没有机会真正了解电子烟的减害价值


其实在电子烟同样蓬勃发展的英国

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转向使用电子烟产品

但和美国不同的是

英国将电子烟视作传统纸烟的「替代品」

而且有研究指出

英国不仅没有爆发电子烟相关疾病

据 VOA NEWS 报导

目前英国至少有 130 万人

藉由电子烟完全戒烟

在英国类似于 CDC 的机构

是英国公共卫生署(PHE)

他们其中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雾化蒸汽的危害比卷烟烟雾低于 95%

英国领先的反烟草慈善机构 Ash 

甚至建议电子烟成为药品

并向试图通过英国政府

资助的戒烟系统免费提供给烟民

而民众也需要彻底的解决方案来停止吸烟



电子烟引起的青少年成瘾问题

一是与产品的高浓度尼古丁有关

而是与青少年的“环境行为”有关

英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产生青少年成瘾问题

得益于目前对电子烟监管采取三轨制:

第一轨是以药品监管

企业需要提供相关资料给卫生部审查

审查通过之后就在医药相关零售通路内销售

第二轨是以烟品监管

企业在没有送审的情况下

只能在一般烟草零售渠道、便利店

和电子烟实体店内销售,不得进入药局

第三轨是以一般产品监管

即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

可以进入任何零售渠道

以上三种监管方式的

前提是禁止销售电子烟给未成年

而这种监管方式除了控烟成效显着

对于全面降低吸烟率也有一定的帮助。

就是因为对尼古丁含量严格受限

再加上成熟的控烟措施

最终使电子烟产品

能够成为烟民族群的“有效替代方案”

反观美国这些措施都是欠缺的


英国公共卫生部官员

John Newton 教授也表示

英国一如既往地确信电子烟的减害性

美国疫情罪魁祸正指向

含四氢大-麻酚(THC)的非法产品

“英国每天有 220 人死于香烟

而电子烟 5 年来导致的健康问题只有 200 起

正规电子烟产品的减害性毋庸置疑

目前行业的真正风险

是因为人们误解

开始从电子烟转回到使用传统香烟

另一方面严格控烟政策

是推动英国走向无烟国家的真正驱动力

无烟国家(Smokefree)

旨当地吸烟人口小于5%

英国的原定计划为 2040 年

但由于推行电子烟成效显著

再搭配严格的控烟政策落实

现在英国已修正原定目标

朝向2030无烟国家前进



英国之所以对电子烟如此支持

是基于对电子烟减害性的深入研究

英国公共卫生部报告显示

由于减少了传统香烟中 

70 多种已知的致癌成分

电子烟民罹患癌症的风险远远降低

电子烟民患癌潜在风险不到传统烟民的 0.5%。

由此可见

虽然同样是电子烟的高密集消费国家

但英国和美国由于控烟政策不同

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英国透过降低尼古丁含量

实施多轨制监管政策

以及持续宣导正确的减害观念

让英国烟民对电子烟能够有正确认知

从而逐渐脱离传统卷烟的危害



总的来说电子烟确实需要监管

尤其是青少年成瘾问题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对烟民的益处

只要配合有效的监管相应的标准限制

电子烟其实并不像

大众媒体所形容的那么“可怕”

虽然国情不同不能相提而论

在国内我们不能支持

也不能提倡电子烟能够帮助“戒烟”

它只是传统烟草的替代品

不过好的政策可以借鉴

只要能坚守不跨大、过度宣传的原则

我们也能够像

英国一样缔造良好的控烟环境

希望透过英国的案例

能够让业内人士、民众和监管单位

更理性看待电子烟

大禹治水疏胜于堵

唯有企业共同努力与政策积极配合

才不会让电子烟沦为青少年手中的“新玩具”


当然也希望

像象宝这样的吃瓜群众们

能够理性吃瓜

既然一个新的事物的诞生

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阻挠

被攻击也无可厚非

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相信它总有一天会涅槃重生

在此期间希望我们

能做一个独立清醒的人

不要让你的唇qiang舌战

沦为非正义的保护伞



ps: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在看”



收藏
回复

发布评论

发布